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非子译注》阅读笔记(三十二)

(2022-08-01 15:26:28)
分类: 子集类读记

《韩非子译注》

(张觉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月第1200911月第3次印刷)

阅读笔记(三十二)

 

读记(15):

第十卷《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第三章为“对第三条经文(似类)的解说。P36610节。全部是国君身边人相互构陷,以泄忿、争宠等故事。其中第45节均讲述楚怀王的爱妾郑袖的一个故事、两个版本。楚怀王新得美女,甚爱。郑袖谓美女曰,见大王时,王爱掩口者。美女听之,每见王必掩口。王问郑袖其故,郑回答说她恶王之臭。王怒,再遇此情,令劓其鼻。

——二二一年二月十二日上午

 

第十卷《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第四章是“对第四条经文(有反)的解说”,分8节。

1P372讲陈需,本为魏王之臣,与荆王亲善,因而请楚攻魏,到时,请求为魏王去与楚国议和,从而依靠楚国的势力做上了魏相。第2-4节均为类似相互构陷的故事。

第五章为“对第五条经文(参疑)的解说”,分11节。

1节讲了晋献公时骊姬陷害太子申生的故事。P375

2节讲郑国国君郑悼公已立太子,而其所宠爱的美女想以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国君的夫人害怕了,就毒死了郑悼公。这与上节情形相反。

4P376讲了战国的小国周国的太子是公子朝,其弟公子根很得周威公宠爱。君死,公子根发动叛乱,将周国分为东周与西周两国。

7P377讲韩哀侯时相国韩与大臣严遂勾心斗角,严遂派人刺杀韩,韩跑去抱住国君,刺客连同国君一起刺死。第89节都为同类故事。

11P378为“太子未生”的典故:言郑庄公问郑昭:“太子怎么样?”郑昭回答“太子还未生呢。”庄公说“太子已立,怎么说未生?”郑昭回答:“太子虽立,但您好色不已,所爱生下儿子,您必爱之,爱之就欲以为后,臣故曰‘太子未生’也。”

——二二一年二月十五日上午,十六日下午

 

第十卷《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第六章是“对第六条经文(废置)的解说”,共分8节。P379

1节讲典故“文王资费仲”,已录于本笔记第七卷第一篇第十三章。

3节典故“去孔丘犹吹毛耳”:孔子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其大臣黎且说:“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上以重禄高位聘请孔子,同时送给鲁哀公歌妓来惑乱他的意念,哀公必怠于政,孔子必谏,哀公不听,孔子必绝于鲁。”景公依计而行,孔子最终离鲁赴楚。P380

4节讲述楚怀王与其大臣干象就使用“废置”之术,选择何人助其为秦相以利于乱秦。其中议论到秦国公子共立,认为这样从小受到宠爱,长大成为贵卿,衣着显贵,优越至尊,以听于朝的人,是最易乱国的。

5-7节均为诸侯国之间设计陷害对方国家良臣,以得逞。P382

8P383讲了郑桓公欲袭郐,先了解了其豪杰、良臣、果敢明白之士,尽皆记下,并在其每人名下注明了郐国的良田以及郑所授予的官职,将此纸埋下他们在郐国城门外所建造的盟会坛场的地下。郐君发现后以为这些人已尽皆与郑盟约,将这些人全部杀掉。郑国攻打郐国时轻易得手。这个离间之计竟然轻易得逞,不知是古人聪明还是愚笨?

第七章是“对第七条经文(庙攻)的解说”,分3节。P384均为在对方君主或己方臣下身边安插耳目以监视之,有情报随时报告。这或许是情报工作的早期记载。

——二二一年二月十八日上午

 

第十一卷《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篇,意为“积聚传说外左上篇”。分序章+六章。

序章分6节。

1P385讲英明君主治国要有手段。其中谈到“有若之应密子”“田鸠对荆王”“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四个典故。最后强调“忠言”与“良药”的道理只有“圣主之以独知也。”这些要点将在下边章节中予以解说。

2P386讲人主听言要有标准,标准不同,所听到的言论就会不同。具体涉及十四个问题,将在第二章分节解说。其中有一句话“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而不可”,意为想以求得那真实可靠的食物非得回家吃饭不可。

3P387论述“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成。”怀有那种人要为别人着想的思想,就会互相责备和埋怨;怀有那种人都为自己着想的思想,那么事情就能办成。这个观点很奇特,与传统的观念截然不同,值得玩味!其中讲到“说在文公之先宣言,与勾践之称如皇也。故桓公藏蔡怒而攻楚,吴起怀瘳(chu)实而吮伤。”文公攻伐宋国之前先进行宋君荒淫无道而讨伐宋国会有利于宋国人的宣传,以及勾践讨伐吴国之前先宣传吴王修筑如皇台对人民犯下的罪行。所以齐桓公隐藏着对蔡国的愤怒而以攻打楚国为幌子去灭掉蔡国,吴起怀着士兵痊愈以后可使他们为自己拼命作战的实际目的而为他们吮吸伤口。本节内容将在第三章分19节进行解说。

4P389论述了“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是以功外于法而赏加焉,则上不能得所利于下;名外于法而誉加焉,则士劝名而不畜之于君。”可以得到利益的地方,民众就归向它;可以显扬名声的事情,士人就为它卖命。因此在法制规定之外的功劳如果给它奖赏,那么君主就不能从臣下那里得到利益;在法制规定之外的名声如果给它赞誉,那么士人就被这种名誉所鼓励而不使自己顺从君主了。还讲到“且居学之士,国无事不用力,有难不披甲。礼之,则惰修耕战之功;不礼,则周(曲)主上之法。国安则尊显,危则为屈公之威(畏),人主奚得于居学之士哉?”那些隐居在家专门搞学问的人,国家无事时,他们不用力气去从事耕作,国家发生战争时他们又不披甲作战。所以如果敬重他们,就会使人们懒得去建立耕战功劳;如果不敬重他们,他们又会歪曲破坏君主的法制。因此国家安定的时候他们就尊贵显赫,国家有危难他们就会做出像屈公那样胆小怕死的行径来;君主从这些隐居在家专门搞学问的人那里能得到什么呢?本节内容将在第四章分4节解说。

5节论述人主“躬亲”与督责的关系把握。P390重点强调“夫不明分,不责诚,而以‘躬亲’位下,且为‘下走’、‘睡卧’,与夫‘弊微服’。”君主如果不去明确君臣双方各自的职权名分,不用法令去督责臣下完成本职工作,反而用“身体力行、亲自挂帅”的办法来统治臣民,那就会去做“齐景公下车奔跑”“魏昭王困得打瞌睡”之类的傻事,以及那“隐蔽自己的身份而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亲自到民间察访”的事。这里的“下走”“睡卧”“弊微服”均为典故。本节内容将在以下第五章分10节解说。

6P391论君主建立信用的重大作用。本节内容将在以下第六章分10节解说。

——二二一年二月二十日上午,二十一日下午,三月四日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