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译注》阅读笔记(十三)
(2022-04-04 15:30:50)分类: 子集类读记 |
《韩非子译注》
(张觉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2009年11月第3次印刷)
阅读笔记(十三)
1.
民愚而不知乱(祸乱),上懦而不能更(改变古制古法),是治之失也。
——P174
治大国而数(屡次)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P207
邦者,人君之辎重(国家是君主赖以生存的物资给养车)。
——P231
安术(安定国家的方法):一曰赏罚随是非,二曰祸福随善恶,三曰死生随法度,四曰有贤不肖(评判臣民标准只有德才好坏)而无爱恶(而无感情上的爱恶),五曰有愚智而无非誉(非议与赞誉),六曰有尺寸(客观标准)而无意度(主观推测),七曰有信而无诈(有信用而无欺诈)。
——P288
危道(使国家危亡的途径):一曰斫削于绳内(砍削到墨线以内,惩治了遵纪守法者),二曰斫削于法之外(法外施罚),三曰利人之所害(从别人的受损中谋利),四曰乐人之所祸(把别人的灾难作为快乐),六曰所爱不亲,所恶不疏。如此,则人失其所以乐生(乐于生存),而忘(亡,失去)其重死(畏惧死亡)。人不乐生,则人主不尊;不重死,则令不行也。
——P288
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不需强令推行)而自然(实行)也。
废自然,虽顺道(顺从古法)而不立(站不住脚),强勇之所不能行(勉强去做勇士也不能做到的事),则上(君上)不能安。
——P289
因道全法(遵循自然规律,顾全国家法制),君子乐(享受安乐)而大奸止(停止作恶);澹然闲静,因(顺应)天命,持大体(把握事物的整体和关键),故使人无离法(违反法律)之罪,鱼无失水之祸。
——P310
使人去其所易(使人去掉其容易去掉的小错误),无离(罹)其所难(不易犯的重罪),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P330
内宠并后(内廷宠妃与皇后并起并坐),外宠贰政(外朝宠臣与宰相分庭抗礼),枝子配适(庶子与嫡子地位相当),大臣拟主(君主与大臣相等),乱之道也。
——P623
官治(把官吏治理好了)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
君不仁(君主对臣下不讲仁爱),臣不忠(臣下对君主不讲忠诚),则可以霸王矣。
——P636
故明主治国,众其守(多设防范措施)而重其罪(加重惩处),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品行廉洁)止。
——P627
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迎合天时人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事(给国家办事)致贵(尊贵),以过受罪,以功致赏,而不念慈惠(仁慈恩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
——P642
任人以事(把事交给什么人做),存亡治乱之机(关键)。无术以任人,无所任而不败(无论任用何人都会失败)。
——P646
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侥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则法令妄(乱施滥用)而臣主乖(离心离德),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P653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P657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P711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考虑民众的根本利益),不从(纵)其欲,期(期望)利民而已。
——P732
夫国之所以强者,政(政策)也;主之所以尊者,权也。
——P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