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译注》阅读笔记(十一)
(2022-03-23 22:20:02)分类: 子集类读记 |
《韩非子译注》
(张觉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2009年11月第3次印刷)
阅读笔记(十一)
1.
去好去恶(君主不显露自己的好恶),臣乃见素(表现出真情);去旧(故,巧之意)去智,臣乃自备(臣下不会防范君主)。故有智而不以虑(指依法办事),使万物知其处(处所);有行(德才)而不以贤(做事),观臣下之所因(观察臣下立身行事的依凭);有勇而不以怒(逞强),使群臣尽其武(勇力)。是故去智而有明(明智),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常规);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遵循常规)。
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勑(chì 饬,整顿)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君长)。臣有其劳,君有其成,此之谓贤主之经(法则)也。
——P31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亲自操劳事务而能知道臣下办事是拙还是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祸)。是以不言而善应(臣下能提出很好的意见报答君主),不约(硬性规定)而善增(臣下能用很好的技能来增加做事的功效)。
——P36
执一以静。(圣明的君主以虚静的态度掌握道)
——P58
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谨慎地处理好自己的参验形名、信赏必罚的大事,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失去关键的国家大权,才能成为圣明的君主)
——P59
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不做没有检验过)之事,不食非常(不寻常)之食;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区分),偶叁伍之验(对照多方面情况进行比较后得到的检验结果)以责陈言之实(来督责臣子陈述意见的诚实);执后以应前(拿事后的结果来对照事前的言行),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来检验观察);士无幸(侥幸)赏,赏无逾行(超越法规行赏);杀必当,罪不赦。则奸邪无所容其私。
——P166
“明主,其务在周密(谨慎严密而不动声色)。是以喜见(表现)则德偿(行赏的恩德就得赔上),怒见则威分(威势会被分掉)。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周密而不见。故以一得十者(君主以一人来监督十人),下道(下策)也;以十得一(以十个臣民来监督一个人)者,上道也。明主兼行上下,故奸无所失。”
——P666
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无道(由)得小人(小民)之信(信仰)矣。
——P170
有道之君,外无怨雠于邻敌(势均力敌的邻国),而内有德泽于人民。夫外无怨雠于邻敌者,其遇诸侯也外有礼义;内有德泽于人民者,其治人事也务本(农业)。遇诸侯有礼义,则役(战争)希(少)起;治民事务本,则淫奢止。
——P209
明主坚内(巩固在朝廷内部的统治),故不外失(政权不会丧失在朝廷外的人)。失之近(身边)而不亡于远者,无有。
——P292
能立道(治国原则)于往古,而垂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P293
明主之表(标准)易见(容易看清),故约立(约定能够确立在人们心中);其教易知(理解),故言用(言论被人们运用);法易为(做到),故令行。
——P301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权势地位)。……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即使不努力,麦穗也会自己长出来);得人心,则不趣(督促)而自劝(自觉卖力);因(依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工作不紧张也能很快完成);得势位,而不进(追求)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穷(不会行不通)之令,故曰明主。
——P305
上不天(上面没有天空)则下不遍覆(全部覆盖),心(心胸)不地(不像大地)则物不毕载(全部被装载)。
故长利积(积聚长远利益),大功立,名成于前(生前),德垂于后(后世),治之至(政治的最高境界)也。
——P311
小信成(能成就小的信用)则大信立,故明主积(积累)于信。
——P391
明君不悬怒(不把对别人的怨怒挂在一边久拖不决)。
——P582
圣王明主……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雠。是在(在理)焉,从而举之;非在(言行不在理)焉,从而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臣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
——P615
明主不怀爱(怀着对某人的喜爱)而听(意见),不留说(不带着过去的好感)而计(谋划)。
——P657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能,上君尽人之智。
——P659
明主之道,取于任(录用有才能之人),贤于官(推崇忠于职守之人),赏于功(奖赏有功劳的人)。
——P669
明君务力(壮大自己的力量)。
——P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