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钟叔河:《爱书爱到死》
(2021-04-30 11:41:02)分类: 转载 |
【转载】《爱书爱到死》
钟叔河
抄录者按:本文是钟叔河先生的文集《左右左》(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8月版)中的一篇文章,记述了一位爱书人的爱书之事,我于近日读后感触萦绕不去,感怀绵长不绝,于是产生抄录全文于本人博客转载,以飨博友的想法。好在钟先生的文章多数都不长,所以全文抄录也能做到,而且无须太过费力。
此文本欲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发出,结果因事错过了。好在好读书并不在于是否“读书日”。
世上读书人多,爱书人也不少。爱书不顾身,爱书爱到死的人,在我八十年岁月、上百位朋友中,却只有一个萧金鉴。
老萧求书,多多益善。开头听说萧满屋子都是书,儿子在厂里为他另备两间房,他自己在对河又租了房,也满是书,我还跟他开玩笑:“古人有‘书淫’,你这样多多益善,兼收并蓄,淫也淫不过来啊!”
但我知道,萧这么多书,大都是自己节衣缩食买回来的。他收入并不高,常常是掏空了口袋买书,连搭公共汽车的钱也不留下。买得多时,只能双手抱着或肩头扛着书走回家。
为了买到想要的便宜书,萧常常在旧书店一站大半天。站到腿脚发麻受不住了,就坐在角落弯里的地上(彭国梁还见过他趴在地上),继续挑选。六七十岁的人了,做一个这样的“书淫”,总比做老花心、老风流、老婚外恋好,我以为。
老萧的文章也写得好,不拖沓,有内容,充分用上了他长久以来兼收并蓄的材料。可见他收书虽贪多,却不滥,算得上有眼光,有选择。
因为自己能文,所以他编《书人》,编《文笔》,总能拉到好稿子,编得出水平。听说编一期《书人》,“全包干”只给他二千元。很显然,干这个他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有一个平台交书友。
老萧爱书也爱读书的人和写书的人,这些人就是他的书友。去年过小年前几天,他陪同吴教授来我家,交谈甚欢,后来谈到某位九十多岁老先生有部书稿久久未能刊行,义形于色,主张大家凑笔钱买个书号,助其了此心愿。其实他与此老并无深交,完全是为了一部他认为该出而未出的书稿而仗义,真是热心肠,提高点来说,亦可谓古道可风了。
我并不赞成买书号出书,但为萧所感动,便说如果要凑,我也可以来一个。这时我注意到,萧君满脸高兴,却已难掩病容,于是又说了一句:“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不舒服?还是先去医院看看自己的病再说吧。”
此后一连好些天没了萧的消息,大年初七给他家打电话,才知他年前去了医院,一去就出不来了。随即打电话问吴教授,得知是胰头癌已到晚期,同声叹惋。翌日即由吴教授带路,见到刚由医院回家的萧,他也自知重病上身,无法医治了。
零七年朱纯走后,我越来越怕朋友生病,越来越怕朋友得了不治之症前往探望。见了老萧,嘴里说着话,心里却老想着,十来天以前(仅仅十来天以前啊)他还在热心帮别人出书,怎么一下子就这样了呢。越想心越乱,嘴里说的差不多都语无伦次了。老萧这时却又谈到那位老先生的书,还谈到《书人》和《文笔》,老是放不下。越听我越难过,只好劝他少说话,少想事,安心静养。“一切等你康复后再说吧”,虽然明明知道这已经不可能了。最后萧还说,他正在将自己的文章编为一册《阳台上看风景》,“清样会送给你看看,如果还过得去,便想请你为我写个序言”。我当然只能点头应允,表示一定会收到清样就看,看了就写,要他放心。
几天之后,萧君竟又由人扶着,不告而来,再一次以写序之事相托,更加使我觉得意外的是,他还告诉我,那位老先生的书,出版社已经同意出版,无须出钱买书号了。生病垂死时居然还在关心着书和书人,真可以说是爱书不顾身,爱书爱到死。
这深深地感动了我,熟悉的老萧的形象,那手里总是拿着书,衣着总是不讲究,脸上总是带着笑,姿态总是那么低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来。
我从来不“拔高”人,人有多高就是多高,拔也是拔不高的。萧金鉴和我一样,本只是普普通通一个人,因为他爱书爱到了性命相依、生死与共的程度,他就有了寄托和追求,他的生命也就有了更高的意义和价值。
(二零一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