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卷阅读笔记(二)
(2018-02-21 21:46:19)分类: 经济学笔记 |
《资本论》
第一卷
(马克思著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第一版1998年1月第10次印刷)
阅读笔记(二)
1.
现代工业中的正常工作日,只是从1833年颁布了有关棉、毛、麻、丝等工厂的工厂法起才出现的。
1833年的法律规定,工厂的普通工作日应从早晨5点半开始,到晚上八点半结束。
(在这个法令规定的)这个界限以内,少年和妇女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起先劳动12小时,后来劳动10小时。
——《资本论》第一卷P309、317
总的来说,在1844——1847年期间,受工厂法约束的一切工业部门,都普遍一致地实行了十二小时工作日。
——《资本论》第一卷P314
十小时工作日法令于1848年5月1日生效。
——《资本论》第一卷P316
工作日的缩短的绝对界限就是劳动的普遍化。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阶级享有自由时间,是由于群众的全部生活时间都转化为劳动时间了。
——《资本论》第一卷P579
2.
“无知就是充足的理由。”(原话是斯宾诺莎讲的:“无知并不是充足的理由”,马克思批判庸俗经济学正与斯宾诺莎相反,而说了这句话。)
——《资本论》第一卷P341
人即使不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的人天生是制造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标志着美国社会的特征。
——《资本论》第一卷P363
平地上的一堆土,看起来也象座小山;现代资产阶级的平庸,从它的“大思想家”的水平上就可以测量出来。
——《资本论》第一卷P566
托·查黙斯牧师曾怀疑,亚·斯密揑造“非生产工人”这个范畴纯粹是出于恶意,是专门用来影射新教牧师的,虽然牧师们在上帝的葡萄园中也进行了幸福的劳动。
——《资本论》第一卷P678脚注 2008-10-18录
3.
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直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开幕式叫做协作。
……
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
——《资本论》第一卷P362
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
——《资本论》第一卷P368
4.
兰盖在他的著作《民法论》中把狩猎称为最初的协作形式,而把对人的狩猎(战争)称为最初的狩猎形式之一,这也许不是不对的。
——《资本论》第一卷P371
5.
社会分工是由原来不同而又互不信赖的生产领域之间的交换产生的。
——《资本论》第一卷P390
工场手工业分工以资本家对人的绝对权威为前提,人只是资本家所占有的总机构的部分,社会分工则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正如动物界中一切反对一切的战争(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在他的著作《得维坦》中的用语——尾注145)多少是一切物种的生存条件一样。
——《资本论》第一卷P394
分工在工场手工业工人的身上打上了他们是资本的财产的烙印。
——《资本论》第一卷P399
6.
亚洲各国不断瓦解,不断重建和经常改朝换代,与此截然相反,亚洲的社会却没有变化。这种社会的基本经济要素的结构,不为政治领域中的风暴所触动。(马克思认为这是一个秘密,揭示这个秘密的钥匙是印度公社的简单生产机体。——录者注)
——《资本论》第一卷P397
7.
大工业则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与劳动分离开来,并迫使它为资本服务。
——《资本论》第一卷P400
8.
在工场手工业中,总体工人从而资本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富有,是以工人在个人生产力上的贫乏为条件的。
——《资本论》第一卷P400
9.
伯利克里在号召雅典人进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演说中说道:“自给自足的人宁可用自己的身体而不愿用钱来进行战争。”
“分工产生福利,自给自足产生独立。”
——《资本论》第一卷P404脚注 2008-10-6录
10.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资本论》第一卷P400脚注:引自《工厂视察员报告》 2008-10-6录
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
——《资本论》第一卷P421-422
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特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在机器体系中,大工业具有完全客观的生产机体,这个机体作为现成的物质生产条件,出现在工人面前。
——《资本论》第一卷P422
机器劳动极度地损害了神经系统,同时它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侵呑身体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甚至减轻劳动也成了折磨人的手段,因为机器不是使工人摆脱劳动,而是使工人的劳动毫无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P463
生产过程的智力同体力劳动相分离,智力变成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是在以机器为基础的大工业中完成的。
——《资本论》第一卷P464
11.
他们也许会辩护说,一个人受奴役是使另一个人获得充分发展的手段。但是,要鼓吹群众受奴役,以便使少数粗野的或者没有多少教养的暴发户成为“卓越的纺纱业主”、“了不起的香肠制造业主”和“有势力的鞋油商人”,那他们还缺少专门的基督教器官。
——《资本论》第一卷P448
12.
(针对资本家不愿意花那怕是很少的钱,就可以为工人提供健康和安全的生产环境的问题时,马克思说)在这里,再一次光辉地证实了自由贸易论者的信条:在一个存在着对抗利益的社会里,人人追逐私利,就会促进公共福利。
……
为了迫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最起码的卫生保健设施,也必须由国家颁布强制性的法律,还有什么比这一点更能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吗?
——《资本论》第一卷P527-528
13.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劳动生产率还随同劳动的节约而增长。这种节约不仅包括生产资料的节约,而且还包括一切无用劳动的免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迫使单个企业实行节约,但是它的无政府状态的竞争制度却造成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最大的浪费,而且也产生了无数现在是必不可少的、但就其本身来说是多余的职能。
——《资本论》第一卷P579
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不仅创立了一个享乐世界,随着投机和信用事业的发展,它还开辟了千百个突然致富的源泉。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已经习以为常的挥霍,作为炫耀富有从而取得信贷的手段,甚至成了“不幸的”资本家营业上的一种必要。奢侈被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此外资本家的增长,不象货币贮藏者那样同自己的个人劳动和个人消费的节约成比例,而是同他榨取别人的劳动力的多少和强使工人放弃一切生活享受的程度成比例的。……资本的挥霍仍然同积累一同增加,一方决不会妨害另一方。
——《资本论》第一卷P651
14.
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论》第一卷P635
劳动力再生产实际上是资本本身再生产的一个因素。因此,资本的积累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
——《资本论》第一卷P674 2008-10-18录
商品生产的地基只有在资本主义的形式上才能担负起大规模的生产。所以,单个商品生产者手中一定程度的资本积累,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前提。因此,在从手工业到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中,我们必须假定有这种积累。这种积累所以叫作原始积累,因为它不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结果,而是这种生产的历史基础。……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随着资本积累而发展,资本积累又随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发展。
——《资本论》第一卷P685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在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发展,欧洲和舆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各国恬不知耻地夸耀一切当作资本积累手段的卑鄙行径。
——《资本论》第一卷P827
人民群众遭受的这种可怕的残酷的剥夺,形成资本的前史。这种剥夺包含一系列的暴力方法,……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资本论》第一卷P830
15.
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扩大投资领域。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
——《资本论》第一卷P664
16.
马克思把耶利米·边沁称为是“庸人的鼻主”。“效用原则并不是边沁的发明,他不过把爱尔维修和十八世纪其他法国人的才气横溢的言论枯燥无味地重复一下而已。”“这位勇敢的人的‘座右铭’是‘没有一天不动笔’(这句话据说是古希腊著名画家阿佩莱斯说的,他照例每天不拘多少总要画一点。录自尾注),他就用这些废话写出了堆积如山的书。如果我有我的朋友亨·海湼那样的勇气,我就要把耶利米先生称为资产阶级蠢才中的一个天才。
——《资本论》第一卷P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