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卷阅读笔记

分类: 经济学笔记 |
《资本论》
第二卷
(马克思著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一版1997年2月北京第9次印刷)
阅读笔记
1.

《资本论》第二卷副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卷名叫作《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卷署名恩格斯编。
恩格斯为第二卷第1版和第2版分别写了序言。
——2008-10-22记
2.
要使资本能够形成并且能够支配生产,需要商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因此也需要商品流通从而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P40
3.
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生产才表现为标准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
——P40
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越发展,它对主要是直接满足自己需要而只把多余产品转化为商品的任何一种旧生产形式,就越发生破坏和解体的作用。
——P43
任何商品生产的经营都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经营;但是,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剥削方式。这种剥削方式在它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劳动过程的组织和技术的巨大成就,使社会的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变革,并且不可比拟地超越了以前的一切时期。
——P44
4.
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想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录者注: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凡是〈〉中的话都是马克思或恩格斯加的,而{}是原德文第二版中的[]改的)。——P10
——P68
只要假定动机不是发财致富本身,而是享受,资本主义就从根本上被废除了。
——P137
5.
资本只要停留在货币形式上,就不执行资本的职能,从而不增值价值;这个资本就闲置起来。……资本在货币形式上,比在易逝的商品形式上,能坚持较长的时间。
——P86
6.
资本价值和它的幼仔剩余价值。
——P94
资本价值和它的分蘖剩余价值。
——P95
7.
生意人碰到一起,就象“希腊人碰到希腊人就发生激战”(引自纳撒内尔·李《王后的情敌》中的话)一样。
——P147
8.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的规模在越来越小的程度上取决于对产品的直接需求,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单个资本家支配的资本量,取决于他的资本的价值增殖欲以及他的生产过程连续进行和不断扩大的必要性。
——P162
9.
劳动期间的缩短通常和在较短时间内预付更大的资本联系在一起。
——P262
10.
契约范围随资本主义生产的范围和规模一同扩大。
——P281
11.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理智总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会不断发生巨大的紊乱。
——P350
12.
资本主义生产全力扩张的时期,通常就是生产过剩的时期。因为生产能力决不能使用到这个程度,以致它不仅能够生产更多的价值,而且还能把它实现。商品的出售,商品资本的实现,从而剩余价值的实现,不是受一般社会的消费需求的限制,而是受大多数人总是处于贫困状态,而且必然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的那种社会的消费需求的限制。
——P355脚注2009-2-7录
13.
在货币市场上作为危机表现出来的,实际上不过是表现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本身的失常。
——P354
14.
为了使这个表面上巨大的现有资本,或者确切地说,为了使借助于这个资本取得的对年劳动产品的支配权和独占权,在强制分配的现状下保持下来,并使之永久化,这整个可怕的机构,连同它的恶习罪行和不安全的痛苦,就都要永久化。不先满足必要的需要,就不能有任何积累;而且人类愿望的巨流是追求享受;因此,在任何时候,社会的实际财富的数量,相对地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P359 引自威廉·汤普逊:《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2009-2-7录
人们总是用惊异的目光盯在这个积累的财富上,特别是把它们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但是,每年生产的大量财富,却象大河中的永不停息的、无穷无尽的波涛一样滚滚而来,并消失在被人遗忘的消费的汪洋大海中。然而,正是这种永恒的消费不仅是一切享受的条件,而且也是整个人类生存的条件。……和维持这个现存的分配方式相比,整个人类不断反复发生的贫困或昌盛,被认为是不值一顾的。他们要永远维持强权、欺骗和冒险的结果,把这叫做安全。为了维持这种虚假的安全,人类的全部生产力就毫不怜惜地被当作牺牲品了。
——P360 引自威廉·汤普逊:《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2009-2-7录
15.
资本的不断预付和不断流回,就是人们称之为货币流通的东西,这种有用的和有成效的流通,赋予社会的一切劳动以生气,维持政治机体的运动和生命。人们完全有理由把这种流通比作动物躯体内的血液循环。
——P380 引自杜尔哥:《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2009-2-7录
16.
部分资本家以货币形式进行积累,形成潜在的货币资本,另一部分资本家则从事实际的积累,即扩大生产规模。……单方面的货币积累,也可以不用现金,而只是用债权的积累来进行。
——P386
17.
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商品产品,它的决定性动机是生产剩余价值。
——P389
18.
在社会公有的生产中,货币资本不再存在了。社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者也许会得到纸的凭证,以此从社会的消费品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这些凭证不是货币,它们是不流通的。
——P397
19.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量决定的,而这个劳动量本身在这里又是由生产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量,也就是维持工人生活所需要的劳动量决定的。
——P422
劳动力的不断出卖,成为工人维持生活的不断更新的源泉,于是,他的劳动力就表现为他取得自己赖以生活的收入的能力。在这里,收入只不过意味着通过不断地反复出卖一种商品(劳动力)而占有价值,而这些价值本身仅仅是用来不断再生产出这种要出卖的商品。
——P423
劳动力只是劳动者的财产(它将不断自行更新,自行再生产),而不是他的资本。劳动力是他为了生存而能够不断出卖和必须不断出卖的唯一商品,它只有到了买者即资本家手中,才作为资本(可变资本)起作用。
——P491
20.
——P528
21.
金的生产和一般金属生产一样,属于第Ⅰ部类,属于包括生产资料生产的部类。
——P529
22.
作为贮藏货币,作为只是逐渐形成的潜在货币资本时,它是绝对非生产的,它在这个形式上虽然和生产过程平行进行,但却处在生产过程之外。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死荷重。渴望利用这种作为潜在货币资本贮藏起来的剩余价值来取得利润和收入的企图,在信用制度和有价证券上找到了努力的目标。货币资本由此又以另一个形式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进程和巨大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P562
23.
货币资本的分裂是指:完全离开原有的资本,以便作为新的货币资本投入一个新的独立的企业。
——P562
24.
积累是靠牺牲消费来进行的这种一般的说法,不过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相矛盾的一种幻想,因为这种幻想假定,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消费,而不是剩余价值的攫取和资本化,即积累。
——P568
读记:
《资本论》第二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手稿和搜集的材料编辑而成的。从恩格斯在第一版序言中的说明和记述,可以看出,这个编辑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困难和需要付出巨大劳动的过程。言其困难,在于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二卷及第三卷在生前只是有了许多的思想,搜集了很多材料,距离成书还有很长的距离。根据马克思搜集到的材料和已经表露出的思想观点,把《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正式出版,而且要始终保证不违背马克思的原意,相信这个原则恩格斯是始终不渝地遵循了,但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就是马克思自己留下的东西,如果由他自己来写作,改动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资本论》除了第一卷,第二、三卷其实已经不是马克思所写,真正完全属于马克思的是第一卷。二、三卷可能会出现如果是由马克思来写可能不会是现在的样子的情形,恐怕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基本的原则、结论是不会与马克思大相径庭的,这一点也是应该肯定的。恩格斯在编辑出版第二、三卷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事正常编辑的劳动,从序言中就可以看到,他还承担了捍卫马克思的属于编辑工作之外的大量的劳动,这确实是一种战斗。这就更加增加了这项劳动的困难程度。讲所付出的巨大劳动,是指这样的编书比自己写书还需要更多的付出。这个编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研究过程,需要考证、对比、筛选、敲定。劳动的付出之多是可想而知的。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九日
阅读第二卷,与第一卷相比,一个感觉是引用材料比第一卷明显减少。第一卷中引用的资料实在太多了,所以读起来十分费力,需要不停地上下移动目光,还得经常前后翻阅对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明显少多了,读起来要省力一些。第二个感觉是,语言不如第一卷犀利、生动,有些死板。第一卷阅读中,闪光之处不时出现,现在很少了。由此联想到,按照马克思留下的东西来续写,与马克思自己来写看到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是由于续写者为了尊重作者的原意,在写作中会受到无形的约束,影响到写作的效果。而且也在于由马克思来写作,必然要在自己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加工和丰富,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成为必然,而这一点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因此,非常遗憾,第二、三卷不可与第一卷同日而语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在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问题上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批判,通过批评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认为,根据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运动(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执行的不同职能和在创造剩余价值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是生产资本在价值转移过程中表现的不同形式,并相互对立。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只是和生产资本相对立的体现资本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执行不同职能的资本形式。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揭示资本剩余价值产生秘诀的划分资本方法。这几个概念,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经常混淆并自相矛盾。由此带来了他的继承者李嘉图及后人同样的混淆和矛盾,这会造成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的认识的动摇。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一日
在第二卷中,过去常听到的关于马克思的战斗的写作精神,得到了体现。在第二卷的大多数论述中,都是通过对所谓的庸俗经济学的批判来完成的。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