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日照香炉生紫烟——石门锦绣秀匡庐 [转载]日照香炉生紫烟——石门锦绣秀匡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庐山天池山、铁船峰对峙曰石门
石门涧“吐源渡远,为众泉之归”,是庐山西部最长、最宽、气势最为雄奇的溪涧。溪涧两岸,石阶级级,竹屋点点。石桌、石凳、石桥,竹院、竹椅、竹桥。古朴自然,典雅成趣。整条溪涧自下而上,入山门至大瀑布无一混凝土砖石现代建筑。山青水秀,峰峻涧碧;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无车行之路,无乘轿之嫌,步崎岖之山路阅山川之险奇,听泉水之叮咚,让人回归自然,回归远古。好一派大峡谷奇妙风光,令人目不暇接,驻足留连。
庐山西部石门润大瀑布(北香炉峰瀑布)
石门涧景观早在1700多年前《后汉书 地理志》中即作了“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仞,有瀑布焉”的现存史籍中最早的记载。东晋隆安四年仲夏,佛教净土宗创始高僧慧远率弟子30余人从东林寺出发“拂衣晨征”,游石门涧。“整天群情奔悦,瞩览无厌”,直到“太阳告夕”方归,首创团体旅游石门涧壮举。并集诗成册,又让慧远成就一篇山水散文绝作——《庐山诸道人游石门涧诗并序》。此序把石门涧景物融会于胸,贯连于笔,分别写出山、水、石、树之形状,宛如向读者推出一幅幅石门涧美景画卷,堪称我国山水游记佳作第一篇。
![[转载]日照香炉生紫烟——石门锦绣秀匡庐 [转载]日照香炉生紫烟——石门锦绣秀匡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石门涧情人谷石刻
如果说寿星峰、鹰嘴峰、铁船启锚、石猴观瀑等天然景观是天公造化,那么情人园的幽雅、连理枝的浪漫则是王盛伦董事长开发石门涧的又一杰作。情人园碑刻如林,1000异体篆书“寿”字和200个异体篆书“福”字收集镌刻也是煞费苦心。精制的碑刻给幽静的山谷平添了一份雅韵,有文化情趣的游人更是如同在书山墨海中遨游,兴味无穷。
![[转载]日照香炉生紫烟——石门锦绣秀匡庐 [转载]日照香炉生紫烟——石门锦绣秀匡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情人谷爱池石刻
当年王董手执柴刀在这块处女地披荆斩棘时偶尔发现两棵绞在一起的非同根生长的乔木,两棵绞在一起的乔木两公尺远地方又有一株分枝对称的古树。王董触景生情,又在连理枝的两端各留一株伴郎、牵娘树。于是皆大欢喜的娶亲拜堂场面出现了,连理枝左有伴郎,右有牵娘,上有高堂。热热闹闹的阖家大团圆难道不是千万年来劳动人民的美好憧憬吗?曾为人民大会堂作画的著名国画家王西林欣然为拜堂树作画,且在石门涧设馆创作展览。王董的良苦作为付之丹青亦可慰用心于万一了。
石门涧大峡谷中鹰嘴峰
出情人园即进入一幽长峡谷,层峰叠翠,悬崖夹峙,茂林修竹,清泉澄碧。时闻涛声阵阵,犹如春雷声声;山鸣谷应,云飞雾腾。鹰嘴石如一巨大天鹰伸嘴驻足,背负青天,俯瞰行人;猿人头像在万绿丛中突兀而立,使人想起亿万年前乃祖是否在今日显身显灵;云台仙境日照生烟,紫气腾腾;置身山中使人如临仙境,如离人寰。再看寿星峰面南礼佛如仪,似乎在向游客赠送一份现代人寿保险;天书峰岩石层层迭起,如同翻开一页页巨幅书卷,旁边又象一卷卷叠放的线装书,非天帝天神谁能倚天开卷,披阅如此巨书?虽然这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山体挤压结果,还是在感觉里愿意它是一部永难解读的天书。石猴观瀑更是世所罕见,如一老成持重猴中长者,打坐山头,面对银河天降,即不惊慌,更不遁逃,反而用其深邃的双眼久久凝视,欲觅其详。
![[转载]日照香炉生紫烟——石门锦绣秀匡庐 [转载]日照香炉生紫烟——石门锦绣秀匡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峡谷中天然石画龙虎情,前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题刻并书
还有一幅天然壁画,久藏深山,引起共和国两位部长重视。首先地质学家、地质部长李四光在庐山进行第四纪冰川遗迹考察时发现石门涧一浅洞石壁,底色呈青,壁面呈黄白朱色组成的龙虎趣斗画图。虎在前奔跑且回首张望,虎首、虎颈、虎腰、虎后双腿活灵活现。龙紧随其后追赶,龙头、龙身、龙爪、龙尾呈奔腾状,并口吐珠光,光柱越过虎身至前壁折回。李四光部长说:此图龙虎并存,就叫“龙虎斗”吧!之后文化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占祥游历至此,说:中国是龙的传人,虎也是勇气精神象征,文化大革命斗得太苦了,还是叫“龙虎情”吧。即兴命笔,留下俊逸神驰的“龙虎情”三个大字。专家公认,石门涧龙虎天然壁画乃稀世珍宝,再配上高占祥部长书法题字,更是交相辉映、熠熠生光了。
瀑布跌落青龙潭
原国家文物局长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题词:喷雪奔雷
公元1618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考察石门涧瀑布,“耳目为之狂喜”,称赞石门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当代诗人书法家、原《人民日报》副总编、国家文物局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先生以徐霞客赞语“喷雪奔雷”题词,遒劲字刻,镌于青龙潭巨石上,与石门中飞流直下、形如巨龙、势如奔雷、状如飞雪的瀑布浑为一体,蔚为壮观。据专家考察庐山东南三叠泉瀑布为南宋绍熙二年樵夫砍柴发现,开发最迟。石门涧大瀑布《后汉书》即有记载,加上东晋高僧组团旅行,开发最早。北香炉峰瀑布前有李白诗歌为证,后有当代学者杜宣考证,北香炉峰瀑布实为石门涧大瀑布也!
作者在石门涧大峡谷中情人谷竹海留影
借助同行望远镜自下而上远眺石门,天池、铁船两峰如两块巨石,突兀而立。诚如《水经注》中记载:“有双石高耸,状若门之目焉”。石门瀑布,气势磅礴,凌空垂落,喷雪倾泻,于青龙潭大汇聚时更是涛声如雷,呈万马奔腾之势。我脑海中迅速翻腾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兴之起兮神飞扬,信口吟七律一首纪念赏瀑:
双峰壁立石门开,一瀑如飞冲出来。
骏马奔腾雷贯耳,惊涛喷泻雪成堆。
黄云侧卧动颜色,紫气东升越涧台。
掷笔峰前难掷笔,天才写景叹天裁。
石门涧瀑布与三叠泉瀑布在气势上各有所长,还是让万千游客在欣赏品味中见仁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