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2018-12-15 10:05: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学习流程。八班学生是我校平行班的学生,文言词汇有一定的积累,但创造性思维不足。学生可通过听读,资料助读、情景再现、辩论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在“人知鱼乐否”这场争辩中庄子和惠子谁占上风。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这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对好朋友又是如何展开辩论的,让我们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
二、读懂内容——译读
1、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2分钟)
学生小组展示译文
2、师:庄子也很注意这个“安”字,这三个怎样理解?
明确:安——怎样
3、课件检测重点词语的解释。
三、读通心境——美读
师:你认为我们读人物的对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请揣摩人物的心境。
4、我会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
5、再读。师:我们再全文读一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
四、读出意境——演读
师:我们知道当时两人的对话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可以为他们的对话加上一些话,重现一下2000多年前濠水边上的那场争辩。
找同学分角色朗读
五、读出感悟——辩读
我们看到了非常可爱的庄子,非常认真的惠子。同学都不仅入境了,也入情了,那么,他们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1、师:庄子如果不以这样的方式取胜,他还可以怎样应对思维严谨的惠子呢?
2师:你认为在这濠粱之上,到底谁赢了?
庄子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师:惠子多了不起啊!他通过逻辑推理,从科学角度认识了世界。
师:其实,庄子也是多么了不起啊!他从容、洒脱、自由快乐,便觉得鱼也是快乐的,仿佛自己就是鱼,鱼就是自己,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如近代文学家王国维说的——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3、师: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追求快乐自由。
生:诗意地生活。
生:……
六、读宽视野——延读
1、师:是啊,庄子本身就是一个诗意生活的实践者,我们看这个故事:
2、故事:庄周梦蝶
七、课堂小结:
1、师:看来我们的感受的和北师大教授于丹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她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2、师: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我们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附板书: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