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

标签:
汉景帝汉武帝张汤公孙弘汲仁 |
分类: 古代名人 |

汲黯(?——公元前112年),字长孺,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西汉大臣。
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汉景帝时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任谒者。
河内郡发生火灾,汉武帝派汲黯去视察。汲黯回来报告说:“普通人家不慎失火,不必多忧。而我路过河南郡时,见当地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我便凭所持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灾民。现在我请求承受假传圣旨之罪。”汉武帝认为汲黯无罪,调他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返乡。汉武帝又改任汲黯为东海郡太守。
汲黯崇尚道家学说,为政力求无为而治,不苛求小节,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付自己挑选的属下去办。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后,汉武帝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汲黯曾多次在汉武帝面前指责廷尉张汤,说:“你身为正卿,却不能弘扬先帝的功业,不能遏止罪犯的邪念,大肆破坏律令,竟敢把高祖定下的规矩也乱改一气。”汲黯入朝,屡次触犯汉武帝的面子。一次,汉武帝招揽文学之士,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说:“陛下心里的欲望很多,但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汉武帝心中恼怒,脸色一变,退朝。汉武帝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了!”
公孙弘、张汤深恨汲黯。公孙弘做了丞相后,向汉武帝建议调汲黯为右内史。当初汲黯享受九卿待遇时,公孙弘、张汤不过是一般小吏而已。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却责难诋毁他们。不久,公孙弘升为丞相,张汤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的属下也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甚至还超过了他。汲黯在朝见汉武帝时,曾说:“陛下用臣就像堆柴禾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汉武帝心里不舒服,调汲黯任淮阳郡太守,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
前112年,汲黯病逝。汲黯死后,汉武帝让他的弟弟汲仁官至九卿,儿子汲偃官至诸侯国相。
汲黯墓在河南省滑县留固镇东尖庄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