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古查济,如诗如画写生村
标签:
查济古村三溪流村白墙黛瓦第一写生村徽派古建 |
分类: 安徽旅游 |
从桃花潭出来继续上路,路标显示,声名显赫的查济古村居然距此不到20公里,于是驱车前往未列入此次路书目录的查济古村。查济村也同属于泾县桃花潭镇的国家级生态、历史文化名村。该村始建于唐武德八年,始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上篇说李白受汪伦邀请到泾县桃花潭,写诗《赠汪伦》。别了汪伦后,受官至中书郎、校书郎的查济人查师模邀约,到查济小聚几日,写下了《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诗中盛赞查济村落。不过有人说为湖北的烟店镇,也有说是黟县碧山古村。觉得两地既然相邻,大诗人到查济村的可能更大。
查济是查村与济阳两个古村的合称,两村以村中许溪为界,溪左岸为纪念来此的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取名“济阳村”;溪右岸以姓为地,为“查村”。岑溪、许溪、石溪三溪穿村而过,大多民居沿溪而建,形成良好的给水系统和和如诗如画的自然原生态风情。
据宗谱记载,周惠王(公元前676年)肇封查邑(今山东济阳)以地得氏。随宣州刺史査伟,后被唐高祖诏为池州刺史。常往返宣、池两地,经过这里,喜欢此地山灵水秀。致仕后,举家迁居于此,开辟村落。因祖籍山东济阳,为了不忘祖先,他便将村落取名为查济。
在明、清鼎盛时查济村屋舍鳞次栉比、连绵数里,有祠堂、庙宇、桥梁各108座,四门三塔,人丁数万。后因历代自然灾害,兵火损毁,文革破四旧,村庄古建筑损毁过半,人口仅三千多人。但仍遗留古徽派民居、祠堂和牌坊等近150处,其结构严谨,石木砖雕镂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查济古建筑群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村舍虽然新旧杂陈,古色古香,巷陌斑驳陆离,诉说陈年旧事。三条溪流,水清波微,将古村分割组合。傍溪树木茂盛,石板铺砌的村中狭窄古道,随水转悠,风情绵延。青山环抱中,白墙黛瓦的村落如传统山水画般意境。村口环境优美的美术馆和画廊亦会让游客惊喜。
宝公祠建于明朝洪熙年间,纪念五世祖查宝源,是村中现存最大祠堂。规模宏大,制式严谨,古朴雄浑,三进带天井。门坊、雀替木雕人物众多,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工艺精湛,作工细腻繁复,让人叹服。内有白石柱础,径约一米,八边束腰优雅,浅刻龙凤鸟兽花草。
正街房舍密集,其它宅第自然散布,高低起伏,疏朗有致,一派淳朴的田园景色,浑然天成。抬眼望去,村中沿河而建的大小民居,众多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燕尾黛眉翘瓦上下浮动翻飞,犹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一种优美画面伴随和谐山村的韵律美感,让人怦然心动。
抬头山峦秀丽,俯首溪水穿村,村道随河盘曲,小桥灵便跨水;阁楼临溪,青瓦碧枝,浓绿间闪现一大片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一幅悦目水墨丹青。自然美妙风光,可谓得天独厚。正如诗中赞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石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德公厅屋牌坊是该村少有的元代四柱三层牌坊,一、二层砖雕多被损坏,第三层鲤鱼跳龙门精致高浮雕保存完好,益显珍贵。有窄小巷仅容两人通过,房屋多但挤而不乱,新旧交替有序,保持固有格局。村东门石桥上趣置土地庙,旁高筑财门小楼,白墙题“紫气东来”。
红楼桥是建于明、清时的石拱桥,原桥上有小红楼。现整座桥身全被绿色植物覆盖,藤蔓下探溪水,现在人们给它取了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名称“一帘幽梦”。查济不仅有瑞凝午道,二甲祠等肃穆的古祠、古寺,原始质朴的凉亭台楼,也有飘逸浪漫色调,世外桃源般的民居。
山峦叠翠中的查济古村,大多数明清建筑都有木雕的门窗扇格、石雕的厅堂柱础、砖雕门楼,或精镂花鸟禽兽、或戏曲人物,形象生动,雕工精湛,十分珍贵。建于明代的走马楼,一进二层横五间。其26代和27代后人仍然在居住,二楼有美人靠及多种精美木雕图案。
古为今用,不用易废,查济古村深谙此道。明清古宅多数变精品客栈或高档民宿,如悠然居,荣锦园;还有近水面桥,小巧精致的广源楼,以及为数不多的官道旁有数百年历史的德润堂大气古宅。让住宿的游客可以更方便细致入微的鉴赏认识体会古人的艺术和智慧。
村西南临溪古民居已建为门庭雅致的画家村,拱桥跨溪,草护阶沿,古树遮阴。临溪长廊观水趣,亭台楼角赏月明。翘角飞檐,鸟语花香,形成古村一条儒雅书卷气的沿溪风景线,是寻幽览胜的好地方。长亭外草堂上竖起“且慢”的旗幡,告诉行人,不妨坐下慢赏风景。
风雅古朴的寄醉园为原安徽书画院有名老画家王涛写生处,他说“查济,一步一个景,一个角度一幅画”。现在村中很多文字牌匾皆他撰写。屋外石梁小桥,溪水环绕,更有一座“问溪亭”依水而建,颇有遗世而居之风。半柳居为著名水彩画老画家柳新生的工作室。
查姓族人有不少名人,有开国名将查国祯、查玉升,爱国实业家纺织大王查济民,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诗人海子等。查济人世代守着先辈选择的依山青绿林溪田地、白墙黛瓦院落,耕读经商,和睦相处,伴随小桥流水,炊烟袅袅,过着恬静和谐与世无争的慢生活。
查济村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浓厚,环境优美,山间氤氲缭绕的云雾,成片的古朴民居,高耸起伏的马头墙,组成鲜活大幅原生态的水墨画,拥有“写生第一村”的美名。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美术摄影爱好者,据说今年约10万人次前来采风创作,一些民宿档次也有很高。
正是:
青山溪水绕村美,古祠老房根基深。千年艺文不断脉,黛眉白墙好写生。
途乐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