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汪伦相邀李白诗
再前往的是历史古诗文化景点,安徽宣城的泾县桃花潭4A风景区。因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名扬天下。虽古桃花潭地址在唐代后多有争议,最终多数确认是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的泾县。
从肥西到泾县未走高速,途中穿过不少山青水秀甚佳之地。见一楼房高筑城墙门洞之上,悬外突出,似岌岌乎殆哉,却巍然临危屹立。旁有清亮小溪流水欢唱,翻越沟渠成排岩石。不由好奇,停车观之,原是孔子学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研习之地。真会挑好地方!
到达泾县桃花潭,由北边景区进,大门窄小,道路不宽,往里走却豁然开朗,山亭长廊搭配,牌坊大树相依,坡地山林绵延,田园开阔成片,池塘漾绿,稻田泛黄,一派秋日的丰收景象,村庄风光甚佳,原来这是配套桃花潭景区的泾县农耕文化展示区。
此地古称水东、南阳、陈村,为适应旅游发展,1999年更名为桃花潭镇。绕过秋日已渐落魄的大片荷塘,便看见高墙大门围绕,气宇轩昂的文昌阁,屹立蓝天下。阁为三层八角砖木石结构。画檐飞角,颇为壮观。塔内有文昌星君带小童塑像,塔檐皆为大长石柱支撑。
清朝规定,一族出二十位举人方可建造文昌阁。翟村清初便出了二十三位举人,乾隆三十五年恩准水东翟氏修建文昌阁。文昌阁于嘉庆四年至民国年间先后三次重修。阁匾有“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阁外稻田荷塘相伴,旁植苍松翠竹草坪花卉。
水东翟氏为皖南旺族,据载,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武进士)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献身,祠堂被万历御赐“忠孝堂”匾。翟氏宗族明清两代,共有七名翰林,十五人荣登进士,举人上百,秀才上千。翟氏祠堂“忠孝堂”名气极大,前后三进,占地千亩。
翟氏祠堂建造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规模宏大,古朴典雅,镶嵌精湛木石雕刻。座北朝南,五楹三进,花岗石铺砌地基,面积近七千平米,可容纳上万人聚会。收藏明清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被国家文物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华第一祠”。
因地处青弋江畔,桃花潭一段青山静水,滩平坎低,为龙舟极好赛场。有龙舟广场展示当地各型大小龙舟以及制作、装饰、祭祀,赛事情况介绍,以及故事和传说。道旁大型花园,栽种各种花卉盆景。秋日晴朗,天青云淡,沟弯塘平,水静无波,影天印云,实为佳景。
青弋江东岸陈村为始建于唐代的泾县古镇,亦水东老街,古称南阳镇。千年村落,老房古街饱经沧桑,破旧而不败。有独户小门,也有八字墙双开门大户。现住人家不多,仍有小店售卖土特产,保留稀许生气。持古时徽派建筑较朴素,砖雕不多和马头墙飞檐不大的风格。
泾县是有名安徽宣纸原生产地,现古镇老街还售卖古法手工生产的地道宣纸。宣纸质地绵韧、光洁如玉、千年不蛀不腐、墨韵万变,被赞为“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深受书画界欢迎。唐代便是贡品。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长江支流青弋江是泾县最大河流,上游为黄山太平湖。极具盛名的桃花潭,便是青弋江流经泾县西40公里的古老村落翟村至万村之间的一段河道。此水面宽阔平静,水深碧绿,清澈晶莹,翠峦倒映,风光旖旎。李白一曲《赠汪伦》使桃花潭百代显世,成为历史名胜。
潭东岸东园古渡即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近水楼台客栈陈列众多古石雕塑。明朝所建踏歌岸阁面江而立。踏歌楼旁有汪伦故居别业居,李白在这里共写下十二首诗歌。其中有《过汪氏别业二首》,其中有“酒酣溢爽气,为乐不知秋。”可见原来春赏桃花,现已秋天,确实李白曾在这里受汪伦热情款待约半年之久。虽唐代房舍早不见踪迹,而诗文灵气余波未减。
在江边李白、汪伦立坐举杯邀约豪饮中,踏舟乘船横渡青弋江。彩舟划出新绿,微波泛起涟漪。望对岸万家村,浅黄古建高低错落,桃花潭绿映江畔。水深壁岩陡,潭影泛青烟。碧树绕如云,楼阁欲驻仙。虽无桃花如雨柳如绵,却有游船秋光水中天,别有韵味入画中。
达潭西岸,沿梯而上,门楼高筑,上书桃潭西岸。道旁有桃潭万家老酒坊、酒店多家及酱菜铺等。万家酒店民俗馆前有李白举杯向天邀月同饮豪像。古石板通向怀仙阁、彩虹桥。青莲居碑记中述,李白、汪伦、万巨喝酒吟诗,酒醉吐山坡而变生大白韭的稀奇的故事。
往桃花潭怀仙阁途中,山岩起伏相伴,巨石架桥过溪,古树成荫挂藓,怪石拔地而起。穿过踏歌古岸,半坡有石马石人相伴汪伦墓及汪伦祠、像、清代墓碑。峭岩虽不高,须沿石阶盘旋攀登,绿树古藤丛中,依稀清雾薄霭,而临潭峙立之俏楼阁,呈异彩建于岩石之巅。
两层怀仙阁飞檐翘角,傲然矗立于石筑四方平台之上。游人或一楼临江凭栏眺望,或二楼临窗瞩目。碧潭清流,烟波渺渺,游船缓渡,望对岸踏歌岸阁等犹如画境。脚下回湍清深,远看青山绵延,村庄成片,脚下无际清流缓缓东去。便是俗人,亦生诗情画意难以自已!
怀仙阁虽小巧,确为玲珑之至。周边墙面,均开或园或方,有双菱相聚,或倒双梯形,并有仙桃形孔相配,场地高低错落,小而景象奇。正如园门匾题“虫二”,实风月无边多景浓缩之妙阁,赏析桃花潭山水画卷之佳地。这真是旅途中大为赏心悦目怡情快意之趣幸事也!
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写到: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历史自然不可能十分准确,然两位诗友豪士的相聚快意肯定不假。
汪伦实为安徽黟县人,唐开元年间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留恋桃花潭美景,将家迁往泾县,居桃花潭畔。汪伦邀请李白的故事发生在唐天宝14年(755年)。诗仙李白流连忘返,先后在此留下12篇诗作,使桃花潭足担“中国第一诗意小镇”,汪伦则可称古代第一推广策划先师,至今得益当地。历史虽也有不可卒读之诸端,然幸文脉诗韵,山川灵气虽稀惜而不绝也。
正是:
千古绝唱俱往矣,幸事快游老眼间。最是绝妙景情配,桃花潭水遇谪仙。
途乐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