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验性学习的理论溯源
(2022-05-20 09:46:18)
标签:
教育 |
体验性学习理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伴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体验式学习是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学习理论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它吸取了人本主义必须重视人的情感因素的思想,采纳了认知主义的认知-发现说,借鉴了建构主义关于教师、学习者、任务、环境的动态交互思想。我们对自主性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主要学习理论的关系略述如下:
1.行为主义——体验性的缺失
行为主义学习观的代表有华生、桑代克等。他们认为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链。教师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生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教师先给学生以刺激(课本知识),然后运用各种强化手段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完全是被动的、消极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状态和自主性完全被忽略。
行为主义学习观对我国基础教育影响非常深远。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满堂灌”,“给学生一滴水,你就要有一碗水;给学生一碗水,你就要有一桶水。”这是我们教师信奉的教条。课堂上教师以“严师”自居,站在讲台只有紧皱的眉头和严厉的训斥,对学生没有友善的笑容和乐观的幽默,让孩子们感受不到面对人生应有的慈爱和微笑。还有的教师对学生课堂违纪行为训斥、罚站,对未完成学习任务的罚抄背、加作业,甚至以变相体罚、经济惩罚、“精神体罚”来对待学生,以期通过这些强化手段让学生掌握目标知识。这种做法的危害在于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抑制了学生发展的潜能,危害不可低估。
2.认知主义——关注学生
认知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奥苏贝尔等。认知主义学派批判了行为主义者忽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错误倾向,他们认为人类的学习是经验的重组,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过程。该学派最有影响的是奥苏贝尔的有意接受学习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认知主义的学习观价值在于:首先,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由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其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则比较强调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地发现事实、理解概念和原理。因此认知主义强调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3.人本主义——人性的回归
人本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者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本主义者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不重视人类本身特征;另一方面也指出,认知主义虽然重视人类的知识结构,但是忽略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具有独特的品质的人的学习;学习者的需要、情感、意愿必须得到充分重视与满足。由此可见,自主性学习理念始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个人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策略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最直接的体现。
4.建构主义——自主性的高扬
建构主义是目前教育心理学最热门的理论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建构主义不但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同时也重视教师、环境、人、物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自主性学习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实现,是认知主义、社会互动理论的新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自主性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模式以及以小组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策略和以项目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策略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直接体现。
后一篇:体验性学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