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18-12-18 15:07:21)
标签:
教育 |
《三峡》教学设计
设计者:南通海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和停顿,并初步领略三峡的高峻与秀美。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出课文的内容。
3.(通过翻译和诵读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就—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PPT1)我们先了解一下三峡(PPT2——6)
2.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
二、
(一)读顺课文(PPT7——8)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朗读课文,阅读过程中圈画出不会读或者读不准的字音,稍后共同交流。(教师巡视:辨别学生的读音)
阙(qu)
2. 再读课文,划分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读懂文意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
第一段:
第二段:
夏水襄陵(漫上)
或王命急宣(有时
不以疾也(不如)
第三段: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第四段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三、能力提升,朗读比赛(PPT10)
1.熟读成诵:在读准字音、停顿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诵读的方法。
3.小组派代表诵读(争取背诵)。
四、知识积累,课堂练习
【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属:
【通假字】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
3.不以疾也
4.良多趣味
五、总结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积累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词语含义的积累,我们要重点积累那些没有见过的词语的含义,另一种情况是文言现象的积累,例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等,这些文言现象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
板书设计:
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