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学术界,有一个颇为特别的物种名称,其英文“Portuguese
oyster”在以往都被直译为“葡萄牙牡蛎”。但近几年来,众多学者却一致认为,这一翻译是不准确的,“Portuguese
oyster”正确的中文名称应该是“福建牡蛎”。
也许你会疑惑,这两个英文单词,根本没有任何福建的意思,怎么会翻译成“福建牡蛎”?
从“葡萄牙”到“福建”,发生了什么?这中间的谜团大概需要一段跨越500年的解释。
在中世纪时期,欧洲人视牡蛎为“神赐魔食”、“海洋中的牛奶”,牡蛎中的上等品深受贵族阶层的青睐,食用牡蛎逐渐成为一种流行风尚。
后来,在葡萄牙发现了一种新的牡蛎,因其个头较大,在欧洲广受欢迎,人们为了方便,就将这种牡蛎直接称为“Portuguese
oyster”(葡萄牙牡蛎)。
有趣的是,这种深受欧洲人喜欢的牡蛎,虽然被冠以葡萄牙“国籍”,但身上流淌的却是中国的“血液”。近些年借助于DNA条形码等技术,学者发现中国南方的牡蛎与葡萄牙牡蛎为同一个种,进一步的亲缘演化结果显示,葡萄牙牡蛎的原种来自于中国南方,而并非源自欧洲。

既然是中国的牡蛎,为何会生长在葡萄牙,甚至被冠以“外国身份”?
故事或许要从大航海时代说起。
1514年,中国南海之滨第一次出现了葡萄牙人的身影之后,越来越多的葡萄牙船商来到中国,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上岸贸易。他们带来香料,运走中国的手工艺品。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和这些中国手工艺品一同乘船前往葡萄牙的,还有南中国海水中的生物们。压舱水中的生物幼体,船身的附着生物,犹如“偷渡客”一般,随船抵达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并在那里悄无声息地落脚繁衍,所谓“葡萄牙牡蛎”便可能是其中的一员。
via:http://cul.qq.com/a/20151202/010781.htm
当这种牡蛎在葡萄牙的海边被发现时,没人知道它的来历,葡萄牙人也自然而然地把它当做是神赐的“魔食”。有美食可落入腹中时,就权当是上天的馈赠。
而这一切,何尝不是大航海时代物种交流与传播的缩影,充满了未知与意外。
时间回到今天,我们若以“葡萄牙牡蛎”称呼本就生长于中国的牡蛎,便有一丝荒诞的意味。而500年前,中国南方的牡蛎乘船远航之后,第一次听到自己被人叫“葡萄牙牡蛎”时,估计也是莫名其妙、哭笑不得。
目前,大陆学术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认为虽然英文和拉丁文的名称很难改变,但至少国内要用“福建牡蛎”来指称“Portuguese
oyster”,也算是为中国南方的牡蛎正名。
所以,这根本上不是翻译的问题,而是弄清牡蛎种原的问题。
参考资料:
1.Haiyan
Wang, Lumin Qian, Xiao Liu, Guofan Zhang and Ximing
Guo.2010.Classification of a Common Cupped Oyster from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 29(4):857-866.
2.Sheng-Tai Hsiao, Shin-ChangChuang,
Kao-SungChen, Ping-Ho Ho, Chi-LunWu & ChaolunAllen
Chen.2016.DNA barcoding reveals that the common cupped oyster in
Taiwan is the Portuguese oyster Crassostrea angulata (Ostreoida;
Ostreidae), not C. gigas. Scientific Reports.
3.《丹麦生蚝算什么?看太平洋巨牡蛎纵横四海,横扫北欧!看葡萄牙牡蛎远渡欧洲,认祖归宗!》https://www.sohu.com/a/137225483_315147
4.《士兵的餐桌|英雄爱蚝:欧洲人对新鲜牡蛎曾如此追捧》
http://news.ifeng.com/a/20180222/56169485_0.shtml
5.《破解蚵仔身世之谜 葡萄牙牡蛎原乡是台湾》
http://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61020005010-260412
文:绿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