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2022-05-06 10:10:11)

 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资源的设计者、学习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教师不能只把网络资源当成是备课寻找素材的来源,也不能仅把计算机当作教师的粉笔。而应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模拟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分层次设计课后自主学习案例

  因材施教首先要求教师看到学生差异,然后根据差异进行分层次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近两年对学生的调查,可以就其主要差异把学生大致分为三类:被动型、主动型、互动型。

  3.2.1 对于被动型学生巩固基础,加以检查

  这类学生之所以被动,往往是知识基础不牢固,做不到学习前规划、学习中监控和学习后总结。在课堂上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外,不进行额外的练习,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一个远期的规划。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基础类的作业任务,引导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加强检查并适当的表扬,如果教师不及时监督和提醒,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成了自由状态,而开放的网络环境反而给他们提供了自由上网的沃土,极易造成玩物丧志。

  3.2.2 对于主动型学生注意引导,加以启发

  这类学生就是老师口中常说的“听话的”好学生,他们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能够按照老师要求自学完成学习任务,并能总结出问题。但是这类学生依赖性比较强,一旦离开老师,就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在完全放开的自学环境下显得无所适从。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布置一些需要其课后自己查阅资料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加强其自我规划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引导得合理正确,这些学生很快就会晋升到“互动型”学生中,反之则会成为“被动型”学生,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

  3.2.3 对于互动型学生指出方向,加以扩充

  这类学生往往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课上的知识能够很快的掌握并扎实运用,能够很好地调控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新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不饱”。对于这类学生,要防止出现由于学习任务轻而导致的停滞不前或放松。教师可以指导其深化、扩展新的专业知识领域,通过实用的小案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要注意学习的难度,这些学生知识面和理解能力还是很有限的,过难的问题反而会打消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容易适得其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