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府学书斋
府学书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85
  • 关注人气: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自不系舟微博《因诗而闻名的密州》

(2019-05-16 11:18:26)
标签:

杂谈

源自不系舟微博《因诗而闻名的密州》


      山东有一地名叫着诸城,古称密州。由于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而闻名天下。
      我平生也喜欢苏东坡《江城子》这首词,爱屋及乌,所以对于诸城也下了一番功夫。久闻此城久矣。
      我发现,城市因名人诗词而闻名,密州算是一个。有的人懂得《江城子》,但不懂密州在哪里。有的听说过密州,但不知道它现在叫着诸城。三者都知道的并不多。今次,我特意发这篇博文。把它的来来去去,弄个明白: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正值壮年的苏轼在杭州任职期满,自请调至密州。
      密州,即今山东诸城。汉置东武县,隋开皇五年(585年)改胶州置。以境内密水为名,后改诸城县。州负山面海,饶渔盐之利。又为对外港口,北宋时曾在州境板桥镇(今胶县)置市舶司。豫省中部有一密县,不可混称。
      此地于宋以前,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直到苏轼的到来,随着那首脍炙人口的《江城子》,密州从此才名声大噪。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可以说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为姐妹篇。凡喜欢唐宋诗词的人,没有人不知。词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读苏词至此,字里行间,可见不惑之年的苏东坡,仍意气风发,豪迈之情跃然纸上。而事实上,在密州任职期间的苏东坡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
      与在杭州相比,密州的生活艰苦了很多,也寂寞了许多。密州在当时是一个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穷乡僻壤。
      如果说杭州的诗情画意,使苏轼的浪漫得以激发;那么密州质朴无华、山东大汉彪悍的民风,激发了他个性雄浑豪迈、放荡不羁的写意。
      密州是产酒的地方,前几年一部《红高梁》这电视剧的背景就是在密州附近的高密。苏轼到此,以一种全新的心态面对并接纳密州的风土民情,一首《江城子》才有机会面世。
      那一年,苏轼到密州为官,本意是想与胞弟苏辙近一些。因为苏辙当时正在济南任职。他或许觉得济南和密州同在山东境内,近在咫尺,兄弟相见该不是问题。
      可令人没想到,虽只五六百的距离。苏轼在密州的两年时间里,竟没有机会和弟弟见上一面。各为朝廷办事,职责所在,身不由己,走不开呀。
      于是,在中秋之时,皓月当空。苏轼想起分别七年的弟弟,不禁心潮起伏。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问世,至今仍被传唱。
       宋熙宁八年(1075年),密州遭遇百年不遇干旱,百姓几近绝望。苏轼急如星火,决定去常山祈雨。
      当然雨有时求得,有时又求不求的。所以偶有祈雨成功,苏轼就兴奋莫名。这才有了“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感叹!
       就如同少年郎一样,骑上高头大马去常山打猎。在吹笛击鼓的欢呼声中,在击掌顿足的呐喊声中,威风雄武,豪情壮怀。犹如当年孙仲谋射虎那样壮心不已,大显伸手。
      但苏东坡空有一腔热血,却一直不被朝廷重要。自然也就遇了不能为国效力的怅惘。但内心深处,还是期待着朝廷的召唤。将挽弓如满月,时刻准备着,“西北望,射天狼”。
      有了这样的心情和志向,《江城子·密州出猎》横空出世也是自然。这也是苏轼一生自认得意之作。
      苏轼祈雨的常山在诸城市南的二十里处。站在山顶,似乎还能听得见当年猎猎风声、嘶嘶马鸣。看得见“锦帽貂裘”的苏老夫子宝刀未老的英雄气概。
      密州常山,与《三国演义》中的常山赵子龙同名。但此处的常山不高也无名。是一座普通再不过的小山丘。因为有了一次非同小可的会猎,便平添了多少英雄气概。
      如今,常山已经成为一处文化名山。山下修建有万佛园,沧桑巨变,如今早已无猎可打。
      1972年,诸城出土了恐龙化石。我想要是早在千年前出土的话。正好是在苏轼任内。以当时古人对恐龙的认识水平,恐怕不知其为何物。
      在古代,祭风祈雨也是地方官员施政的任务之一。在长乐、泉州就保存有几处古人祭风祈雨的碑刻。
      1972年,诸城出土了恐龙化石,我想要是早在千年前出土的话,正好是在苏轼在此地任内。以他当时热衷于祭风祈雨的自然观认知水准。古人对恐龙化石的认识水平而论,恐怕也不知其为何物。为此,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水准去苛求古人。
      在密州,苏轼除了祈雨、打猎,还常深入民间,广交朋友。“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都是他的好友。他的那首《蝶恋花·密州上元》写道:
      寂寞山城人也老,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短短两年,苏轼走遍了密州的山山水水。白龙山、马耳山、九仙山、常山都留有他的足迹。还有楚汉相争时,韩信与龙且大战潍水的潍河。
      苏东坡所到之处都留有他的诗词。一些较平常的山水,经他随意题咏,便有了文化精气。他在“超然台”上写的那一首《望江南·超然台作》把密州写的很美: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还有一首词。他竟然写的三个密州景观: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由此可见,苏轼早已入乡随遇。是多么喜欢密州,已经把这里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
      山东是个好地方。有空可以顺着苏东坡的诗迹,访寻他呆过的地方。诸城与高密就是一个好去处。
     
      不系舟Non-moored boat
         延平山坡府学书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