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自不系舟微博《春暮礼赞》

(2019-04-19 08:49:15)
标签:

杂谈

源自不系舟微博《春暮礼赞》


       眼下已到了暮春时节,古人有“惜春”之叹。趁着春天的脚步还没远去,我特意从古诗文中含有“绿”字的整诗或诗句中,集缀成这篇博文。算是给暮春的一个礼赞。
      绿色是大自然最有生命的色彩。绿色也是这个世界为人创造的最圣洁美好的颜色。
      古往今来,绿色吸引着许多名人逸士为它吟诵为它挥毫。
      中国古典诗赋中用“绿”字,最早见于《诗经》。其中有“淇奥绿竹”的比兴。开创了中国诗词绿意的兴起。
      绿意在先秦、两汉少见华章,唐代渐多。用“绿意”来描绘春天景象,唐代诗人甚有创意。
      贺知章的“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裁出了“绿”的飘带。连接人间。
      刘方平的“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人们从春夜的鸟鸣声中感语到春的萌动,春回大地。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它展示给人们的是一幅江南春色的绚丽画卷。该是喝春酒的时候了。
      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最妙的比喻。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和“春来江水绿”两个画面,概括江南春天的妩媚风光的绚丽多彩,令人神往。
      韦庄的“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则从视觉写出春雨的奇妙。竟把溪水染成一片绿色。是人们出游踏青的佳时。
       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读后令人浮现一幅美好、恬静的村舍风光图象。这也是当下都市人向往的所在。
      孟诗以及上面几位诗人描绘的美景,全是“绿”与“青”的构成。由此产生了“绿色创造自然生机”的道理。
       盛唐诗人储光羲的《钓鱼湾》诗: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这首五言短诗用深婉流美的诗言,连用几个“绿”字,描绘了绿的河湾;绿的小荷;绿的垂杨。目之所视,无处不绿。
      这样,绿色在诗中也就有了特殊的情感意涵,并唤起读者对春的愉悦之情。
      唐以后,“绿”字运用,意趣更加横生。较之唐代更加丰富多彩。
       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反复推敲。
      最初用“到”字,次改为“过”字,复改为“入”字。旋又改为“满”字。如此十多次,最后才定为“绿”字。
      一个“绿”字,确把江南的景色写活了写绝了。王安石“十改”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中国文学史和诗坛上的美谈。
      同时代诗人张栻的“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描写春到人间,万物充满着绿意生机,和煦的东风吹呼着绿水唤起的一道道涟漪。
      范成大的“南浦春来绿一川”,南浦在何处?一个“南”字,告诉了春南的开始。
      欧阳修的“长郊草色绿无涯”,好一个“绿无涯”!一处望不到边的绿色景象。
       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春来冬去,万物复苏。自然烟外晓寒春意暖。
      朱熹的“川原红绿一时新”,读起来确实有新意。不愧是出自大理学家的手笔。
      以上这些集诗,都是宋代诗人写春的名句。读之是否更觉耳目一新。
      明代王稚有“湖边绿柳映红阑”,也是绿红相衬的诗句,让人无尽的遐想。
      清代恽格的“晓看洲上草,绿道洞庭坡”,彼此意念,传承痕迹。但又别开生面。“绿”之生机和延展色貌,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是清代的张涞的“柳疑隋堤绿,桃借汉林红”之句。给人或夸饰;或联想;或映衬;或转品;或用典。启拓了读者观赏视野,展现出“象外之象”而又异鲜、明然的艺境。
      “绿”是大自然草木之色,具有生机盎然的勃力。所有诗中都巧用“绿”字,增加诗的情趣。绿色是美好的,宜人适景。充满无尽的生命力。
      古代诗人常把绿色与红色相映衬,形成强烈的对比。以获得鲜明、醒目的艺术效果。
      如唐代王维《辋川别业》诗有“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之句,读后则有“绿草红花,互相媲美”之感。
      元好问同儿辈作《赋未开海棠》的诗中有“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之句。你看,一层层,一点红。两相映衬,多么诱人。
      还有不少诗词用“绿”字将春天形容得生动感人,使人流连忘返。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出自刘寓锡《陋室铭》中的句子。
     “山青灭远村,水绿无寒烟”;有水有绿,就有生命。家家户户,炊烟缕缕,一派生机勃勃的农村景象。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燕子来时,自然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重重绿树绿重重”之句,连用四个重字。重重叠叠,实在沉重。这在古诗词中是极罕见的。
      特意将其收录于此,目的在于使人知道中国古诗词的多样性和用字的巧妙。
      以上这些,都是巧用“绿”字描写春意的佳句。读之是否有令人身临其境,与春长在之感。

    不系舟Non-moored boat 暮春时节集缀“绿”字诗,成此博文。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