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自不系舟微博《乌衣巷》

(2019-04-15 09:46:56)
标签:

杂谈

源自不系舟微博《乌衣巷》

     
      到南京不能不去乌衣巷走走。就如福州的三坊七巷,“乌衣巷”是南京六朝时期,南渡士族聚居的住宅区。以王谢士族为主经久不衰长住于此。晋人崇乌色,士人皆穿乌衣。故称“乌衣巷”。
      但随着王朝的不断更迭,“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最终一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六朝门第高低的标志就是通婚与门阀。在婚姻形式上,讲究的是严格的门当户对,不仅士庶不婚,就是士族之间也有严格的限定。
      对于王、谢两家高门第士族而言,不要说和庶族通婚,就是和皇族的国婚,他们都是不屑的。尤其是谢氏,自西晋到东晋一直未见有国婚的记录。
      这种状况,入宋之后则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王谢,其国婚率都急剧上升。在南朝,王氏一族的国婚已达廿八例,谢氏国婚也有七例之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如此明显的变化,正说明这些高门第士族的地位已不稳。已在一步步走向衰落。急需依附皇权,获取权力的余羹。寻择政治上的靠山。
      显然,这一转变是被迫的,因而有不情愿的和抵触情绪。谢氏家族在这方面显然抵触情绪更大,步子也显得更犹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谢氏家族为何一进入南朝,就迅速衰落下去的根本原因。
       这里以谢氏家族的族史为例(尤以谢眺为主)加以剖解诠释。谢氏一族,从谢安、谢玄开始,一脉相承,历久不衰,数百年矣。其子孙以谢灵运、谢朓两人最为优秀。
       晋末,谢氏子弟不得已“飞鸟各投林”,谢眺的祖父谢述投靠了刘裕。入宋后,谢述被任命为左卫将军,以谨慎畏祸见称。
       据《宋书·谢述传》记载,雍州刺史张邵坐营私舞弊下狱当死。谢述上疏文帝,请求从轻发落。终获采纳。
      但事后,谢述没有见猎心喜。而对他的大儿子谢综说:“吾所启谬会,故特见酬纳耳”。
      意思是自己的建议只是碰巧与皇上内心的意图相吻合,故被皇上采纳。如果借此四处宣扬,那就侵夺了皇家的恩德。是不可以的。于是让谢综当着他的面,把奏章烧掉。不要再提此事。可见谢述为人行事低调。
      可惜谢综到底没能谨记庭训,最终因参与谋反被杀。元嘉廿二年(455年)九月,范晔、孔熙先、谢综等人密谋趁宋文帝出宫为人饯行之机欲诛杀之。被人告发,事末成下狱死。
      《宋书·谢述传》曰:“三子:综、约、纬。综有才艺,善隶书,为太子中舍人,与舅范晔谋反,伏诛。约亦坐死。纬尚太祖第五女长城公主,素为约所憎,免死,徙广州。孝建中。还京师。方雅有父风”。
      谢综直接参与了谋反,伏诛是必定的。“约亦坐死”,可以说也不冤枉。《宋书·谢述传》中言谢纬“素为约所憎”;《南史·谢述传》中则明言谢纬“为综、约所憎”。
        结合两传,体味其上下文可知:他们所似素来憎恶弟弟谢纬,应该就是因为谢纬娶了太祖的女儿长城公主。这是史家惯用的春秋笔法。
      他们在骨子里确实是瞧不起刚当权不久的刘氏家族。招致覆灭的下场是必然的。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会稽。幼时寄养于外,族人因名其为客儿,世称谢客。谢玄之孙。
      晋时袭封为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入宋,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后被杀。
      其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但诗中表现出士族地主的生活情趣,并带有“玄言”余习。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谢纬被招为驸马,时在元嘉十年(433年),也就是谢灵运被杀的那一年。娶的是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在其舅舅范晔、哥哥谢综的政变中,谢纬原本也是死罪。只因未直接参与谋立。又是驸马身份,故“免死徙广州”。其处罚也算得上相当严酷了。
      直到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才得以赦免,回到建康。他在岭南度过了整整十年的时光。
      从被贬时间上看,谢纬与谢灵运之孙谢超宗的后期岭南岁月是重叠的。论辈份,谢纬是谢超宗的祖父辈。又同是贬居在广州。一个是孤儿寡母久居岭南,一个是新贬的驸马初来乍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同的命运际会。使他们的心联系在一起。也许他们在一起追忆起当年“乌衣巷”的荣光如在眼前。不免令人唏嘘。
      幸运的是,他们终于等到了云开见日的时候。回到建康后,谢纬与长城公主将乌衣巷旧宅修葺一新,过起寓公生活。整日吟诗作赋,尽享田园之乐。
      这样的生活,应该也是他们在岭南生活的延续与复制。经过岭南十年的流贬,其生活态度不能不发生根本的改变。
      远离政治,饮酒赋诗,才是属于自己的生活。又过了十年后,即大明八年(464年)谢眺出生。
      晚年得子,谢纬能不喜爱?也正是这个儿子,这位在文学史上彪炳千秋的文学家,“中间小谢又清发”,为走向没落的谢家,描画出最光辉灿烂的一笔。
      倘若没有这一位“小谢”的出现,谢氏家族在文学史上的风采将要黯淡多少?南朝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会逊色多少?
      谢眺(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
      在永明体作家中成就较高。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善于熔裁,时出警句,风格清俊。颇为李白所推许。后世与谢灵运对峯举,亦称小谢。原有集作。已散佚。后人辑有《谢宜城集》。
      谢朓出生于父亲谢纬返京之后,没有经历岭南流放之苦。但对于父亲这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不可能不心存忌惮。
      谢氏一族虽然荣华富贵,但不时有人被杀。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们,谢朓受此影响,一生胆小畏祸,这样的性格很可能与此阴影的形成不无关系。
      当谢纬夫妇大难不死,被赦免还京,在乌衣巷中赋闲度日时。喜得贵子,他们对儿子的期望,除了谨慎平安,何望他求?研习诗文,是最安稳的度日方式,也正是谢氏家族最上长的文力。
       所以《南齐书·谢眺传》称:“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从小就在诗文上勤下功夫。
      但命运捉弄人,越是畏忌灾祸,灾祸灾祸偏偏来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遭始安王萧遥光等诬陷,谢朓冤死狱中,时年三十六岁。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中说:“康乐(谢灵运)死于玩世。宣城(谢眺)死于畏祸”。
      谢朓的悲剧命运,缘于性格上的谨小慎微。正如他的文学成就,缘于纤小细密之诗心。小谢用一生真切地诠释了这一个“小”字。谢家多人被杀,用他们血淋淋的血渍著写了不朽的南朝历史。
      夜读《南北朝史》有关谢眺史料有感而作。

      不系舟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