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从政清廉,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杰出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人准则。
要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影响力。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和人格魅力。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呢?
这里引用孔子在《论语·颜渊》中,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的答语加以说明。
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认为“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对于什么是政治,孔子用一个“正”字概括。
关于“正”,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有如下观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认为,为正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老百姓也会按其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
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对老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在评价西汉“飞将军”李广时,引用了孔子这句话: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所以说,“桃李不言,下至成蹊”这句古谚就是对“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最好诠释。
总而言之,要求别人做的事,应当从自己先做起。自己要率先起表率作用,在群众中才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否则的话,“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不系舟 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