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对齐宣王说,陛下不忍心宰杀一头发抖的牛,是作为一国之君的恩惠已经照顾到了禽兽。可陛下的功德却没有给予广大老百姓。这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孟子尖锐地指出:不是陛下你做不到,而是陛下根本没有去做。
     
孟子又正面告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行于掌中……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这段古文是说:尊敬我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儿女。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里转动玩物那么容易……由近及远推广,普及君主的恩惠,就足以安定天下。不这样做连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保护不了。
     
在这里,孟子发明了一个新词叫做“推恩”。“推”也者,是从眼前、身边出发向外用力的动作。衍生为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的“推而广之”和扩大。
     
“恩”也者,是上位者给下位者好处、实惠。为政者居于上位,对百姓应该“推恩”。
     
总之“恩”,又是爱之情感表达。有仁心者必然对他人“推恩”。这也是所谓仁政的具体表现。
     
孟子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推恩的典型事例。说到了根本。仁者爱人,最基础的是爱自己的亲人,特别是老幼病残者。然后扩展到其他人。后人说儒家主张等级之爱,起点就在此。
     
儒家学说传到朝鲜,又传到日本。成为东方“推恩”的传统。韩国在公交车首先设置“博爱座”。接着日本、中国台湾也设立“博爱座”。大陆则在公交车上设立“老弱病残者专座”。现在所谓“博爱座”已推恩到全世界。
     
孟子的推恩思想其实源自于孔子。孔子在《论语·雍也》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在《论语·颜渊》中从另一方面进一步论述,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后一句圣人言,是任何中国人都知道的一句古训。只要大家都能这样做,那么这个社会就和谐了。
     
“仁”,或者说“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实行“仁”的重要方法,是从身边小事入手。将心比心,由己及人。这一思想原则和处世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真理。
     
不系舟Non-moored boat
     
延平区梅山坡“府学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