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三月二十一日,我发了一篇名为《推恩之说》的博文。因篇幅关系,还有很多内容没讲明白。今天又提笔写下这篇《推恩令》的博文。
所谓推恩,犹言推爱,谓将己之所爱,推及他人。典出《孟子·梁惠王上》:“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而所谓推恩令之“推恩”是借其名而无实。目的在于借“推恩”之名削弱各地方诸侯势力。充分体现了汉武帝治国的聪明智慧。
汉初,经几代承平之后,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各诸侯势力座大,尾大不掉。以致发生吴楚等七诸侯国武装叛乱。
究其原因,主要是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由嫡长子单独继承。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因此存在很多矛盾。
为此,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旨在通过“推恩”,以减少诸侯的封地过于集中,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
主要办法为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继承方式,改为要求诸侯王把封地分成几部分分给他们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管辖的小诸侯国。
关于“推恩令”之说,据《史记·公孙弘主父偃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逞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行之。通过“推恩令”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诸侯土地过于集中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
到了明代,明太祖又实行诸侯王分封制度。所以在明代又发生两次诸侯武装叛乱事件。
到了清代,统治者吸取前代诸侯分封的教训,受封亲王只有爵位,在京建王府而无封地。彻底解决土地分封的问题。
不系舟 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