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三个当下
(2023-10-21 09:44:39)分类: 佛法与禅修 |
修行的三个当下
钟阳
正法时代是当下报应,末法时代是未来报应。禅宗说:当下即是,立处皆真。抓住当下就是抓住了修行的关键。那么,如何抓住当下。可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当下往生。果乘净土从佛之本愿入手。念佛是我的事,接引我往生是佛的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人当下即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死后立即成佛。绝非死后才往生。有法师说,念佛人只有二三个往生极乐世界,全违古德所说的念佛人万修万人去。他们这是修因乘净土,阻塞大道。果乘净土亦依信愿行入手,当下解脱只是心解脱,还有身解脱,所以还要勤修,与日本本愿法门不同。
二、当下效果。这是禅宗静功的修行法,一切从当下效果出发决定怎么修。很多人修行窍诀学了不少,却修不上去,甚至出问题,都是把修行效果放到未来,而非当下效果。
三、当下事务。这是讲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专住于当下工作,不要做一件事时想着另一件事。佛教讲,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没有专注力是不会产生智慧的。
附银宇之光文章。
解脱不是未来事
人生在世本为苦,梦逐名利不停步。
忽有觉知迷途悟,当下就是解脱路。
在当今修行界,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有一种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行,在将来某一天得到解脱。
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你也希望这样,你永远不可能解脱。因为智慧就在当下,解脱就在当下。
如何这样说呢?
大家可以想一想,下一刻发生什么事情,任何人都无法预料,何况所谓的未来呢!未来是几个月?未来是几年?
这样一想,想必大家都理解我说的意思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所有的痛苦都源于自己的执着,之所以执着,是因为无明造成的。我们所执着的,不外乎钱权名利情,财色名食睡。
当我们内心起烦恼有情绪的时候,可以觉察一下自己,是因为执着于以上哪一点而造成的。觉察到之后去想一想,是这些钱权名利情重要,还是自己的身体健康重要,还是自己心灵的解脱重要。
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中,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争夺这个选择权。这就是所谓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选择了钱权名利情,就会带来烦恼痛苦,深陷其中永远不能自拔;你选择了健康就会看淡这些,获取相应的健康;你选择了解脱,就不会再执着这些虚名虚利。
大家不要误解我在这里说的。不执着并不是不去追求,不去努力。这里的意思是,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去做,最终出现什么结果不要太在意。如果过于在意努力后的结果,一定会产生不必要的烦恼和情绪。这就是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所以说,修行是修智慧的,并不是消极避世,更不是逃脱责任。所谓的放下,也不是我们认为的放弃,只是从自己的意识上放下自己的执念。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不去过于执着结果,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解脱。
这就是所谓的当下不执着,当下解脱,当下就是极乐。
活在当下
梦中之人难清醒,不知当下即觉明。
非他莫属无上境,一生所愿方为终。
释义:
在人生这场大梦中很难清醒过来。
不知道当下就是觉知明心的意思。
能够活在当下就是无上的智慧。
究其一生的愿望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那么,活在当下在工作生活中都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
1.活在当下的人不会担心任何事情的发生,会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发生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担心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只会产生无谓的纠缠。
2.活在当下者不会有任何的烦恼,因为他在觉知中,会觉察到一切都是幻而不实。
3.活在当下的人不会产生激烈的情绪,因为在激烈情绪产生之前,会觉察到而降服转念。
4.活在当下者心胸无量,可以容纳任何事情,会理解并接纳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不会产生怨恨情绪。
5.活在当下者不会产生大喜大悲的情绪,会以一种随顺的心态面对一切。随顺不是消极,而是尽心而为不执着结果的一种洒脱。
6.活在当下者处理事情极度沉稳,不急不躁,中气十足。
7.活在当下者的意识时刻处于觉知状态,能够跳出局外看人生。
8.活在当下者的神情中会透着一种坚毅,慈悲,安详,飘逸,洒脱。
9.活在当下者每天都活在喜悦、平和与富足之中。
10.活在当下者的言行中总会透露着睿智与哲理,说话容易让人信服,能够善巧方便地引导人们走向正道。
11.活在当下者对饮食起居没有明显的嗜好,能够随遇而安,对生存环境适应能力强。
12.活在当下者不会在意别人的言行,更不会因为别人的言行而影响自己的行为。
13活在当下者处在本自具足的状态中,意识中没有匮乏感。
14.活在当下者不会自责做过的事情,但能够从每一件事中吸取营养。他能够觉知到一切都是让自己成长的。不会注重规划未来,因为他知道一切都在变数中。
15.活在当下者只注重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他明白一切智慧都在觉知中。
16.活在当下者生活中会有许多反常规的举动,因为有些常规束缚不了他。
17.活在当下者一定是一个遵守法规的人。
18.活在当下者眼中,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众生都是平等的。
19.活在当下者眼中没有偶然发生的事情,一切都是必然,会坦然面对一切。
20.活在当下者眼中发生的事情都是恰到好处,一切都是公平的,一切都分毫不差,因为他知道因果丝毫不爽。
21.活在当下者办事总是胸有成竹却谦和待人,他知道众生平等。
22.活在当下者者明白外在没有别人,一切皆为心识所现。遇到任何事情都善于觉察自己的不足。
23.活在当下者明白万物一体,他会爱护万物,尊重万物。
24.活在当下者会坦然接受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25.活在当下者不会担心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会担心意外情况的发生,因为他明白,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
26.活在当下者不会对任何人、事、物产生抱怨,只会感恩。
27.活在当下者关注的是和谐,和平,不会太关注冲突与战争。就像疾病与健康一样,关注健康的方面,比关注不健康的方面对身体更有利。
28.活在当下的人,不会强求任何事情,更不会去追逐,因为这样做是匮乏与我执的表现,最终只能带来烦恼。
29.活在当下者彻底明白自己是一切的根源,一切唯心造,爱可以创造一切,心怀慈悲,感化万物。
30.活在当下者会拥抱一切,随缘感化一切,爱一切。
如何断烦恼——当下不等于现在
银宇之光
卷首寄语:
如果你活在当下,你不可能有烦恼;
如果你有烦恼,你就没有活在当下。
我们在很多文章中经常看到活在当下,却很少人知道什么是当下,更不用说如何活在当下了。
当下不等于现在,因为有现在的概念,就有过去和未来,有过去和未来,就是分别心,有分别心一定会有烦恼。
当下就是智慧,当下就是觉,活在当下就是活在觉中,在觉中的人是不可能有烦恼的。因为觉的本身没有二元对立,没有好坏对错,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就不会产生烦恼。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是离不开好坏对错的,那么如何面对,如何处理才合适呢?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练习觉察力来提升觉知力。
随着我们觉察力的提升就会在工作生活中随时觉知到自己在体验一种通关游戏,如此,就不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更不会因为游戏的情节而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样,烦恼就无从生起。
只要觉知到自己在体验游戏,真我就会看着自己在做游戏,就不会被游戏牵引束缚。
体验游戏,提升觉知力,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只有这样,你才会掌控自己的人生,最终获得解脱。
定
正驻心中方为定,
万变诸法归自性。
念念天堂心中明,
悠悠人间如仙境。
练习专注力也是增强定力的方法。
1、每次只做一件事。而且不管这件事情多么微小,都要全神贯注的去做。不想做就不要做,要做就全身心地去做好。
例如:吃饭时不说话,不看手机,不想其它事情,细嚼慢咽,用心感受饭菜的味道。想象所吃饭菜从种子到成熟加工,经过运输、商店、然后到我们手中,包括做熟所经历的无数道工序。
这样一想,才知道我们吃到的每一口饭菜,是来自这么多人的付出,要生起感恩心,要感恩这每一道工序中的人。
如果你在吃饭的过程中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持不断一定会产生你想不到的效果。
做其他事情也一样,不管是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扫地的时候就是专心扫地,洗衣服的时候就专心洗衣服。
任何事情都专心致志的去做,要养成一个专注的习惯。
它能够给我们的潜意识一种信息,就是我的时间都够用,我内在不匮乏,我是圆满具足的。反之,一次做多件事,认为自己效率很高,其实已经远离了智慧。
2、做完一件事,然后再做另一件事,不要虎头蛇尾。
3、把生活节奏放慢一点,急躁是智慧的克星。只要一着急,智慧就没影。有哪位大德高僧和圣贤不是说话不紧不慢呢。
例如:练习放慢走路的速度,练习放慢说话的语速。吉人寡语,贵人语迟。
4、与人沟通时学会倾听,也是练习定力的一种好的方法。
再着急也要等别人把话说完自己再说。一方面是尊重对方,一方面会体现出自己修为的高低。
5、赞辱心不动,方显内光明。
对别人的赞美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对别人的侮辱也不会生气,这也是定力的体现。
如果别人送我们鲜花就高兴,别人侮辱我们就生气,这样,我们的命运不是交给了别人吗?
6、对发生突发事件的态度,是验证定力的最佳考题。
一般人对突发事件一定会措手不及,会产生恐惧,会有大的情绪波动。但对于有定力,有智慧的人来说,会沉着冷静的去处理发生的事件,而不会产生手忙脚乱的举动。
7、把时间整体化,也是练习定力的好方法之一。而时间整体化带来的效率,会是几何倍增的。
这里说的意思是,如果做一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好的事情,一定要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去做。这样做比把时间分化成小段的效率要高好多倍。
再例举几个问题,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去检查一下。遇到这些事情时,我们是什么表现?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1、遇到饭菜不可口,如何面对?会有什么情绪?
2、上班时同事意见不一,领导批评指责时有什么情绪?
3、与人交往利益受损时,有什么态度和情绪?
4、与人沟通观点不一致时,是什么态度和情绪?
5、别人赞美我们时是什么情绪?
6、别人辱骂我们时又是什么情绪?
7、做一件事情达到自己满意时,是什么情绪?
通过回答以上的问题,而且在生活中不断觉察自己,一定会每日精进成长,提升我们的定力,开启自己的智慧。
定力提升,智慧自醒。
专注是练习定力的一种方法,没有专注智慧无从谈起。
所谓的专注,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时,要聚精会神心无旁怠,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这样,一个是可以提高做事情的质量和效率,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练习,养成一种习惯,提升我们做事情的定力。
就像一位智者问大师:“您开悟前和开悟后有什么区别吗?”
大师说道:“开悟前,我吃饭时想着睡觉的事情,睡觉时想着吃饭的事情。而开悟后,我吃饭时就只想着吃饭,睡觉时就只管睡觉。”
虽然这个例子有点片面,可是却蕴含着一个很深的道理:简单即道,专注于每一个当下即是道,也说出了专注力与智慧的关系。
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大德高僧在讲话做事时都是不紧不慢很是沉稳,而且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不会慌乱。
做事专注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责任。专注是对所做的事情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当我们把这种专注做事的态度养成一种习惯时,定力就会越来越高,智慧也会逐渐显化出来。所以,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专注的能力。
专注力训练注意事项:
1、一次只做一件事,做事时专心做事,不想其它事情,不说话,不看手机。
2、无论事情大小,做事时用感恩心把事情做到最好。
3、做事情最忌讳的就是着急,许多失误都是着急造成的。
4、一件事情没有做完时,不要分心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5、把做事情的时间整体化。就是说尽量不要把时间碎片化,这样可以提升做事情的质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定力。
6、如果无法控制以往的坏习惯,就借助写卡片提醒自己,或者让同事和家人监督自己。
7、按照上面说的坚持做几个月,你一定会觉察到自己的变化,体验到训练专注力带来的喜悦。
可以对照一下自己:
是不是经常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想着另一件事情?
是不是经常一边做事一边看手机?
是不是时常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
是否经常看一些没有成长意义的奶头乐视频?
是否只要听到手机上的信息,就忍不住要看?
如果你小看了以上的习惯,没有主动意识去改变这些习惯,不要妄谈专注,更没有资格谈定力,至于精进成长想都不要想,因为根本不可能。
所有伟大的事情都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累积而来的,而所有伟大的人物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严格要求自己去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
开悟的人眼中没有包容
卷首寄语:
开悟者心中不会有丝毫担忧,只会尽心做好自己,他(她)会把意识归零,内在没有丝毫认知束缚自己。
在修行圈内,许多人都听过镜子法则和镜子法则的启示。但是真正听懂镜子法则,并把镜子法则实践到生活中去的人却寥寥无几。
因为有太多的人,还时常地看到身边的亲朋好友的错误。
看到错误的时候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还去指责抱怨对方,所学的东西都没有用上,几乎是没有成长。第二种表现觉察力比较敏锐,学会理解宽容对方,这就是修行成长的收获。
虽然宽容了对方,但是宽容里面蕴含着对方有错误的成分。
如果再进一步提升就是包容,包容的心如同大海一样,无论清澈浑浊、净水污水都能敞开胸怀包容,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其实这种胸怀已经非常难得了!
最终我们要达成的是连包容的概念都不存在,意识中只有万物一体。外面没有别人,外面就是一面大镜子。
当一个人开悟时,眼中是不存在包容的。
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是我们内心映射出来的,这表明我们需要这方面的成长。当我们内心没有这些错误意识的时候,我们生活中就不会出现外在的这种现象。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万物一体和镜子法则,就会把别人的缺点看成是自己的缺点,那个时候才是觉醒了。
当你啥时候看不到别人缺点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就成圣成贤了。
其实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并不难,之所以感觉难,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固有认知在束缚着自己。
当你的世界里没有别人时(看别人是自己),就开悟了!
顿悟就在一念间
原创银宇之光银宇之光2022-05-2322:27发表于河南
懂得了因缘果,当下顿悟。
生命中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来帮助我们觉醒的。万事不可强求,不是你的再求也求不来,该是你的不求自来。相信了因果,你只管去做,一切都会恰到好处的为你安排。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欠你,所以你不要怨任何人。如果你感觉到别人欠你,如果你感觉到这个世界不公平,只能说明你不懂得因果。这个时候你内心总会有怨言,总是不知足,不知道感恩,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当有一天你真正明白了因果的含义,就会理解上面我说的这句话。
与此同时,你内心也会呈现无比的宁静,因为此时你不会再执着于任何事情,不会再让任何事情影响你的心情。因为此时你明白了,所谓的好事与坏事都是自己感召来的,没有任何人强加于自己。
你的烦恼,你的痛苦,你的怨言,你的恐惧,你的兴奋,你的激动,这所有的一切情绪,都是因为你自己内在的认知决定的,而不是由外在的事件决定的。
所以,只有颠覆我们内在的认知,才能颠覆我们的人生。
要想颠覆我们固有的认知,是需要因缘和合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会千方百计的去找解决的办法。此时,如果遇到一个人能够解决你多年你来,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就有可能通过这个人的点醒,而达到一念顿悟。
通过这个例子,也充分说明了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让我们觉醒的。这就是说,问题就是烦恼,觉醒就是智慧。所以,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去直面问题,拥抱问题,不要逃避问题,或者因为问题而痛苦纠结。
在一帆风顺的生活中是不可能顿悟的,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才有可能让我们一念顿悟。
问题就是答案
烦恼就是菩提
让
让字为先天地阔,不争即慧非愚拙。
一让二让终是让,极致之处泰山挪。
初遇相认
万水千山不相逢,无心无意机缘生。
一切安排冥冥中,时空召唤赴大同。
为何发不了大愿力
善根深厚愿无边,誓度此身到彼岸。
己身得度无挂碍,方得众生脱苦难。
正邪合一
顺者成人逆成仙,修行就在颠倒颠。
正邪不分似欺瞒,一语道破天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