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心学与世界本原一多圆融论
(2022-11-06 15:11:31)分类: 儒学与哲学 |
共产心学与世界本原一多圆融论
钟阳
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大一统的文化,周易以乾为始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周易以坤为第二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为阳,坤为阴。从伏羲画卦来说,一画开天,一代表天,但这个天包括了地,天与地就是分而为二,二代表坤。学易经首先要乾坤两卦合看才行,一个统天,一个承天,统与承,就是刚与柔,阳与阴,一与二的关系。易经讲究的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而二,二而一,阴阳两不相离,从乾坤二卦就透露出来了天机。你从一个角度讲是一,从另一个角度讲可能就是二,本质上都没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与此相类,一而多,多而一也就很好理解了。按马克思主义思想,矛盾无处不在,有内部矛盾,也有外部矛盾。那么,当把外部统一起来了,内部仍然有矛盾,其实是造成了矛盾的内化。
如果按西方哲学,世界的本元要么是精神,要么是物质,中世纪神学时代,以唯心论为主,文艺复兴之后,以唯物论为主。我们课本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一元论,但西方文化强调物质与精神对立,所以,哲学界有一股力量坚决地认为西方哲学是二元论,只是由于偏执一端,于是就被认为是一元论。其实,这已是一中含二了。无论是物质统摄取精神,还是精神统摄物质,这与乾坤二卦表达关系是相似的。至于贯穿西方历史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本质上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的一种形态。西方文化是对待的文化,造成不断的分裂,使一切碎片化,而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只是开始。
物质与精神,本质上既对立又统一,没有精神哪来物质,没有物质哪来精神,一有俱有,一无俱无,所以,易学认为,一而二,二而一。一而多,多而一。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是十分灵活的,也就是一与多(包括一与二)是圆融的。佛教八不中道论有一条“不一不异”,与易学思想处理一与多的关系是一致的。精神与物质,纯是世俗谛中以后天意识进行的分别判断。
在修证境界中,不进行分别判断,在那种心物不二,能所不二的境界中,无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什么精神与物质、一与多(包括一与二)都冥归一体。法尔如是,本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