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职业大学的大宇精神是对象山阳明思想的综合与发展
(2022-09-08 12:01:40)分类: 儒学与哲学 |
南昌职业大学的大宇精神是对象山阳明思想的综合与发展
钟阳
南昌职业大学原名大宇学院,现为中国首批职业本科大学之一。学校因其办学理念的高远和人文积淀深厚而闻名全国,一直秉持“高校南风,国学铸魂”的平民化实践型办学之路,与传统的西式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南昌职业大学国学精神深刻体现在“大宇”二字上,这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一是来源于法国诗人雨果的诗句:“世界上最浩瀚的是长河,比长河浩瀚的是大陆,比大陆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浩瀚的是宇宙,比宇宙浩瀚的是人的心灵。”二是指陆九渊的名言:“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也指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就是说,“大宇”,一头指向心灵,另一头通向宇宙,而道在其中,所以,大宇精神也可以说是心宇精神,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完全契合。
但是,南昌职业大学对“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有新解。因为陆子受时代束缚,还把无极与太极混为一谈。在他的世界中,宇宙是众生共有的宇宙,而南昌职业大学文化中,无极与太极是两级,不能混为一谈。宇宙指各个众生各有一个宇宙,相互之间不可能完全重叠,只有打破太极(无明),证入无极(空性智慧),才能达到解脱之路和证道。所以,南昌职业大学的大宇精神直通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而陆子思想其实只是普通唯心论而已。人类的世界缘起,起于太极——阿赖耶识,而非无极。无极与太极只是一体两面,所谓一心开二门,无极本身不生不灭,虽然也有隐形的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但由于处于不执状态,所以不可能下开阴阳、五行、八卦等,只能是从太极开出。陆子与程朱等都把无极太极混为一谈,宋儒中只有周敦颐没犯这个错误。王阳明说陆子思想失之太粗是有道理的。
陆子“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给人一种凛然超拔的道与天齐、天人合一气概,毛泽东少年时写的《心之力》开篇即引用陆子此一名言,岂偶然哉?而王阳明的的“心即理”“圣贤之道,吾性自足”“此心具足,不假外求”虽然指明了大道在内不在外,但这只是悟道的初步,打下了内圣基础,当时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方法论,但因当时条件所限,并未能大用。王阳明离开修文后,在江西广西等地出仕和平叛,才通过事上磨,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方法,很好地实现了立德、立功,其学问才真正成熟起来。但儒家虽然以经世致用为主,还有出世的方面。孔子十翼反映其出世思想,天人合一是儒家最高追求境界。如果说,入世是儒家的显教,出世则为其密教。王阳明的学问,偏重于传统儒家的经世致用,没有明显的出世思想,弟子王龙溪的思想最后一着就是指明要出世,与佛教已无太大差别了。陆九渊曾于家乡疏山寺悟道,他的学说虽然也以经世致用为主,但其道与天齐的宏大气概,这是王阳明所不具备的。所以,陆子思想与阳明思想各有所长。刚入道时要知道“吾心具足,不假外求。”只是打下了一个基础。随后的“事上磨”“知行合一”“致良知”要达到的是能所不二,内外合一,实现立德、立功。最终要有陆子“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精神。若从修行的角度,因为天人的光明身只照外不照内,佛的光明是内外通彻。凡夫只是执于虚幻的肉身。天人合一最高境界无极即明心见性,而太极才是无明——阿赖耶识。只是陆子没区分清无极与太极含义,还是普通唯心论,这也是程张邵朱的共同问题。
普通唯心论在本体上有两个特性:一是不生灭,二是共有。不生灭是空,生灭就是有。朱子的“心”各取了其中的一条。去了本体的共有,把它的不生和空放弃了。取了众生心的生灭和有,把各有一个放弃了。所以就组成了一个共有的有的本体。真正的本体是共有的空的本体,朱子的本体既不是共有的空的本体,也不是阿赖耶识众生心。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这一现象太多了,东西方都有,在唯心论里占了主流。熊十力的“大物恒转”即为典型。其新唯识论有“爰有大物,名曰恒转”。“爰有大物”就是共有,“名曰恒转”就是生灭。这是是把无极和太极两级合化成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熊十力虽然名为阳明传人,但其实他的缘起论根本不是王阳明的缘起论,而只能说与陆九渊和朱熹的缘起论是一致的。
而王阳明则很好地区分清了无极太极含义的,立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五极缘起正义,这是他比陆子高明处。总之,陆子阳明两人的心学,各有优长。南昌职业大学“大宇”思想正是综合了两者之所长。
孔子四十之前致力于诗书礼乐,到处访察、搜求、整理。四十以后转为内求,通过感通、领悟,历经十年,才有了“五十而知天命”的觉醒。诗书礼乐,俱可教学,而天道,靠修行和感悟,所以孔子说“知我者其天乎”、“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子贡感慨地说:“夫子之言性与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子从“多学而识”说起,接下来讲“一以贯之”,这是下学上达之道。
孔子时代未能公开大阐天道,所以北宋时代,周敦颐引入陈抟太极图,初步阐明五极缘正义,可惜后来程张邵朱陆,不明一心开二门之理,都走向了合第一级——无极和第二级——太极为一体的错误,并且出现攻击道家思想的现象,而不知儒道一体,道为根本,伏羲、黄帝、炎帝,哪个不是道家人物?
本来,由于朱学的强势,陆学不彰,王阳明深以为憾。他后来通过朱子晚年与朋友和弟子的书信,发现朱子晚年觉悟孔孟大道,对自己四十岁前的教学、论说、持见进行了深刻反省,其反省与王阳明的证道可谓“心印”相通,这一发现破除了当时学者们对心学的怀疑和诽谤,进而坚信心学的价值。可见,由朱学到心学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的结果。今天心学大兴,也势在必然。只是直到王阳明出世,才分清无极与太极,这也是民智渐开,大道之理渐为众生接受有一个过程的逻辑发展。(20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