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1月05日

(2023-01-05 16:03:52)
标签:

佛学

分类: 基础教理
何谓真正的修行?
修,是修学,是学法学理;行,是行持,是持理而行。我们从四方面来简单谈谈:
1/修行不要定在形象上。修,是在修心,而不是修形像。
比如你一天打坐好几个小时,却跟着妄心跑,却无法安住于本心中,那就不是修行。
比如你今天做了很多好事,你今天做了很多功德,这些不代表你是在真修行。你积累了功德,可能是造作,作了有漏之福德,不是无为无漏之修。
比如你能自然地无为地,给一个人几块钱,他已好几天没吃饭,这样的功德就大了。
修,应该是去妄存真。比如你走入了拥挤的之中,你能视众生为一子为一体,安住于真心中,不妄认肉身为我,入了大我,这才是真修。比如你在开会,你能无法无我,融当下为一体,整体而观而照,那几秒钟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了。
所以,要认识心的变化规律,找出真心,安住本心,才是真修行。
2/修行是在性上用心,不是改变个性。比如,你忙于刻意压制坏脾气,比如你用了很大决心,终于和家人分开了,自己吃素,这样忙于改变个性,却不识本心,却无法于无作本心上用功,那就不是真修行
3/养生之道,和修行没关系。你忙于炼气功,你忙于锻炼身体,你忙于如何吃好睡好,你忙于如何让心情舒畅,这些是养生,和修心无关。要修心,得识本心。识了本心,入了无为,自然身体健康,自然入身心齐修。
所以,学校学生的生活叫修,毕业以后的工作生活叫行。我们工作之前,学一门技术尚需三五年,更何况修了生死的大法,不先好好入法学理三五年,不先找师父求指点,会不在瞎修瞎行?
真正的理上通达,事后渐证,才是修行。由理开悟后,起行持,才是真修行。
修行不用学习的话,有一开悟者,他讲法49年,岂就成了废话了。
4/不要认为出家,才是修行。出家,是出离贪嗔痴之家而会本家。本家是本心,能时时处处安住于本心,才是真出家真修行。
总结之,修行可以分三部分:
一理修,二事修,三实修。重事的执事,重视理的执理,实修的两执都破,互证圆融。
人活着,为什么要修行?

有一本道书讲,上士闻道,勤而修之。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未得道之前,估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见地是最对的,估计都认为自己的路才是正道。

人活着,为什么要修行?
这是因为有烦恼有痛苦有疑惑,所以要修行。如果你啥都没有,就不用修了。
修行,是为了提高智慧,而奔向解脱自在。如果你觉得已很自在了,就不用修了。
飞蛾扑火;小鸟苍蝇钻着窗玻璃,一找不到出路,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它们的智慧不如人类。而我们普通人的智慧,同样不如圣人。所以要向圣人一样,勤修行勤修道。

圣人之修道分两方面,一是修止修定契合本体,让肉身和心灵契合安静而健康。二是修观修慧,依经依义修观开智慧了解人生宇宙的本质及运行规律。
二者之修,如一车之两轮,齐修齐行才能走远走快。缺一而修,如同是独轮车,就很易走偏,可能与世格格不入而入偏道,可能自以为是而让人惊诧,以至世人误会了修行修道之初心。
一味修止者,身体康健了,而性格怪异很多。
一味修慧者,很多入狂慧,最后走向自灭或者谤法。

修行,是为了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宇宙观和处世之道,是为了除疑惑化心结,是为了了生死。
很多修行人可能都忘了,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修行修道应在世间,应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应记住,平常心才是道。
建议修行者们,与时俱进,不要把修行神秘化,还是以平常心修行修道吧,不要口头禅,扔掉清高怪异的修行外衣吧。
“一”和开悟
一生二二生三,由一故有10/100/1000/一万,悟那个一,才能开悟的。
三界的境界无量无边,悟了一,六道轮回就停止了。
我们的思考分析分别,就是轮回,他们是产生了烦恼痛苦之根源。我们总是处于是非善恶正邪之分别中,是对立分别阻止了我们的开悟。不分别,无念无思,单纯地视听,入一体一心中,就开悟了。
本来只有一心一知,它遍一切处而能随缘起用,而我们不抓住一心,不抓住那个灵知,却入分别之中,知冷知热知明知暗,分了那么多的知,故开悟不了。
我们迷于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觉知,受制于第七的攀缘取舍,却不懂回归第七的一体齐观、平怀圆照,却不懂入第八之一体运作中,所以开悟不了。
整体的幸福、永恒的喜悦是开悟者的心态,而凡夫沉浸数量分别觉知之中,迷尘背觉,追思成性,迷相失心,不识一心,不停止意识之思考。
佛和菩萨们能抓住一,有同体之悲,故能游戏三界。他们以整体看局部,他们视四生为一子,四生,就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一切生灵都是一所生。
真相应是全体而存在着,而不是个体而活着,不要把自己把我孤立于万物之外,应融万物为一体。
整体而活而照,万物齐观齐存才是真,只有那个虚空心之一照才是真。
一体相同,分别用异,之所以出现个体不同是分别造成的,是用不罢了,都是一之用,都是一念一想蹦出来的,体同用异才是真。
万物本同体,天人本一合,融入内视舍弃,舍弃如梦的人生,这样才能开悟。
性中本相知,用时却相背,抓住那个一之性,才能开悟。
要开悟,应在当下的六根觉知入手,六用不行,返流全一,不以六根为用,返回一体之流淌才能开悟。六根六性本是一体而分别起用着,分成六种根性就散乱,散乱了,就难以开悟,所以想开悟,应不分别不思考。
我能思我能想我能奔跑,我所看我所听我所觉知着,能所虽分,一体齐观它们,就开悟了。
内观内照,不动而照,以整体而照局部才能开悟。不可动,一动就不是一了,离开了一,就开悟不了。
今天聊的“一”,它不是数量之一,它是破执着用的,没了执着分别妄想,无思无我而视听而觉知着,就开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开悟与发愿
后一篇:什么是见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