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证缘起性空?
(2022-07-31 09:39:45)
标签:
佛学 |
分类: 基础教理 |
一切皆缘起,应随缘而行,不执着不造业,这样才能证道合道,这是学佛者的基本认识。
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缘起的,这怎么理解体会,怎么体证“缘起性空”?
缘起,就是注定的意思。一食一宿皆前定。年龄大的,他们即使不信佛,也有很多人也深深地体会到缘起和注定。学易经的,学道教的,爱好修行的,基本上都相信注定的。
而佛家提出缘起的观点,认为一切皆是因缘聚合,有缘才会出现在眼前。有缘来相聚,你读他的书,是你和他有缘;你跟随他修行,是你前世曾经以他为师;你对他的法很反感,是你和他有怨,无缘缘尽自然分离。
只相信缘起的,无了是非心,无了憎爱心,学会了随缘,才能真正地自觉地歇下执着心,才能体证到“歇即菩提”,这时依经依义才能悟得菩提大道。所以,相信理解体会缘起,是修行的第一关。
修行的第二关,是理解体证“性空”。
性空,就是如梦,如梦般非有亦非无,人生如梦就是性空;几个小时前的事,几天几年前的事,是不是如梦,其本质是不是性空?!
性空,就是你我肉身会灭,我等山河大地非永恒,其一切的本质在生灭中,这就是性空;
性空,是说一切如水中月般不可执着追求,应随缘。猴子不识性空,故欲水中捉月;我们不识财色名利如水中月,故不识性空;
性空,如镜中影可见而无实;万物都在新陈代谢着、万法皆经历着成住坏空,这就是性空,它们皆非永恒。
你的觉知是不是在刹那刹那地切换着?这刹那地觉知是不是性空?
人生的过程已在不停地化为记忆,这记忆觉知难道不是性空?
浮躁的心是无法体会体证眼前当下的性空,要常独处、要学会静心净心才行。
体会体证“性空”分二:
一是于外,用科学的观点观察,确信一切皆在变化着,一切皆在新陈代谢着,一切皆将毁灭;人生的阅历到位了,也能确信人生如梦;通过读书研经全方位学习分析观察生活,这就是于外学理断心惑。
二是于内,通过歇下妄心追求心,通过静处清晰地看清楚楚感官六根的切换,通过观察自心自性,而体证性空。这就是于内禅观断心惑。
心无惑了,内外都无惑了,性空之理就无神秘无遮隐地浮现在眼前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