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意识(第六识)而修道?
(2022-04-29 21:36: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基础教理 |
唯识学认为,我们大脑的思维分别称为意识(第六识);修行,都是依头脑思考分别而修。
至于无思念无分别而任运的禅宗,那是大菩萨之修。
依第六识修道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习二空而观行,就是观人生如梦、观念头在刹那刹那地灭去、观外境与内念无二而刹那如电;如梦如电称为空。以观我空破我执,以观法空破法执。观空的过程都是需要大脑思考分析体会的。
第二步:通过第六意识,以海量般多闻多思熏转,才能降服我法二执,才能让平日的分别伏下,不再去分别世俗的是非善恶正邪等对立。这过程称为资粮道,以佛法的清净理念代替了世俗的思维。
第三步:通过第六的学习,通达一切佛法义理等经典,平日里的世俗思维变得很淡,佛之义理思考已占据内心。这时,已初步见了大道,称为见道位,又称为初地。
第四步,于理深入经藏破微细惑,于事上六度万行,看看自己的施戒忍定进慧哪方面不够纯熟,而加强之。这称之为修习位,依靠第六意识修学佛法,让内心伏下的我执种子断绝;当俱生我执断了,称为七地。
第五步,对佛法的熟练,已到了炉火纯青到地步,入了无为,这称为八地。从此,入无为无作无思无念,开始修行弃法执弃法习;修行的最后,连佛法也要扔掉,入无别,因为第六意识已能善分别,只安住于不动之中,渐渐能总持无量不动义了。
第六步,十地等觉位后,第六意识对佛法之法习也断了,此时,妙观察智极明朗了,第七的平性智现前,老八也转为大圆镜智了,前五识也随之转为成所作智。
一切本无法无我,第七识无力断惑。它的我执法执,需借第六意识修观而断;
第八识内心有无量无边的轮回种子,都需要第六意识去降服熏转,才能彻断其能藏所藏和执藏。
第八识被熏转干净了,前五识才能自由自在起大神通变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