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如何实修而开悟?
(2022-04-29 21:25: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典论义 |
1圆觉菩萨在大众中,问佛: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修此法者应具大乘根性,应信自心本圆本觉。
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真想修行,可分为两种:一是在家事多、因缘复杂,应随缘多闻多思观察此经所讲之义理;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
1/若立长期,百二十日,/如果没事很闲,应建一道场,应定目标设期限。可分三种,第一立120天的闭关期限。
2/中期百日,
3//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
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首先应修忏悔,深刻忏悔自己的贪嗔痴;只要能忏悔歇下妄心,自然能遇善境界,自然一片轻安;忏悔21天后,自然能摄修念头不乱想。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应乞求十方如来加持,应乞求大菩萨加持,一心于契合无上之妙觉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修行,应先断憎爱嫉妒谄曲,当明了贪嗔痴深重、习气难除,这些是求道开悟不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上面讲的三观:观静,观本圆本净,观自心,应圆融而修、灵活而修。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
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开悟是悟得一切所闻境界,皆不可取。
奢摩他至静。
三摩正忆持,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
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