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953】简解《伤寒论》之二六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总结之六》

2025-09-24 10:08:23

11】关于“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的条文”。《伤寒论》398个条文中,“太阳病篇”有178个条文,占到整个《伤寒论》条文的44.7%。【12】关于“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的方剂”。整个《伤寒论》一共有114个方剂,去掉“土瓜根”和“禹余粮丸”,实际是112个方剂。在讲“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就涉及有75个方剂。占到整个《伤寒论》条文的66.9%。【13】关于“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的特点。首先,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主要讲的是“太阳经证”和“太阳腑证”。太阳经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表现出来的“中风表虚证”。二是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表现出来的“伤寒表实证”。三是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表现出来的温病”。太阳腑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表现出来的是气结水停、小便不利蓄水证”。二是热结下焦,瘀血不行,表现出来的小腹硬满、小便自利蓄血证其次,从“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的整篇文章来看,治疗一般的太阳病无论是太阳中风表虚证还是太阳伤寒表实证,都比较直接和容易。难就难在“变证”。张仲景反复提醒讲解和指导的也就是“变证”。变证主要讲的就是太阳病演变成其他病证。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耽误了治疗的“延治”,另一个就是医生治错了的“误治”。误治包括错误的使用了下法、汗法、吐法、火法等。正因为此,才使得非正常体质甚至正常体质的人出现了新的症候。张仲景用了太多太多的篇幅不厌其烦又非常耐心细致得讲解的就是如何治疗因误治引起的新的病证。【14】关于“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的条文”在整个《伤寒论》中的地位。伤寒论的整个思路是: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状况,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经的六经病。六经病证,表明的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和反映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其中,足太阳膀胱经人体最长经脉,上连督脉、下络肾气,主司气化与卫外功能,其阳气化生于下焦肾补充于中焦脾胃、宣发于上焦肺。太阳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统领体表防御功能。正因为此,张仲景把太阳病作为《伤寒论》的开篇研究对象,也将其置于整个《伤寒论》中重中之重的地位。2025.9.24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