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939】简解《伤寒论》之二五五《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桂枝附子汤方”之七十》
2025-09-15 10:13:51
【1】“桂枝附子汤”。原文“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桂枝附子汤方”的药物和剂量是:去皮的桂枝三两。附子三枚,炮制,去皮、破开。切成片的生姜二两。破开的大枣十二枚。火炙的甘草三两。(2)上面这五味药需要用六升水。当煮至剩下二升药液的时候,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桂枝附子汤”的主要功效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3】需要说明的是,“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加附子汤”不是一个方剂。前者是桂枝汤去掉芍药加了附子;后者是桂枝汤直接加了附子。桂枝附子汤主要针对的是风湿实证,其中重用附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散寒驱湿,同时,去掉芍药是为了避免酸敛碍湿。而桂枝加附子汤主要针对的是表虚兼阳虚。以固表止汗为主。【4】四个方剂的比较。第一,“桂枝汤方”。原文“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第二,“桂枝附子汤”。原文“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第三,“桂枝加附子汤”。原文是“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第四,“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需要注意的是,“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两个方剂的成分一样,都是五味药,最大的区别是,除了大枣以外,其他四味药的剂量都不一样。前者是: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生姜二两、甘草三两。后者是:桂枝三两、附子一枚、甘草二两、生姜三两。通过药味剂量的增减,以区别各自的病证对象。桂枝附子汤的主要功效是温经散寒、祛风湿。针对的是风寒湿邪侵袭肌表。主症表现是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等。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主要功效是解肌祛风,兼温阳固表。针对的是用于太阳病误用下法引起的阳气受损。主症表现是胸满、脉微、恶寒。2025.9.15
薰医草【4939】简解《伤寒论》之二五五《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桂枝附子汤方”之七十》
【1】“桂枝附子汤”。原文“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桂枝附子汤方”的药物和剂量是:去皮的桂枝三两。附子三枚,炮制,去皮、破开。切成片的生姜二两。破开的大枣十二枚。火炙的甘草三两。(2)上面这五味药需要用六升水。当煮至剩下二升药液的时候,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桂枝附子汤”的主要功效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3】需要说明的是,“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加附子汤”不是一个方剂。前者是桂枝汤去掉芍药加了附子;后者是桂枝汤直接加了附子。桂枝附子汤主要针对的是风湿实证,其中重用附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散寒驱湿,同时,去掉芍药是为了避免酸敛碍湿。而桂枝加附子汤主要针对的是表虚兼阳虚。以固表止汗为主。【4】四个方剂的比较。第一,“桂枝汤方”。原文“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第二,“桂枝附子汤”。原文“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第三,“桂枝加附子汤”。原文是“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第四,“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需要注意的是,“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两个方剂的成分一样,都是五味药,最大的区别是,除了大枣以外,其他四味药的剂量都不一样。前者是: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生姜二两、甘草三两。后者是:桂枝三两、附子一枚、甘草二两、生姜三两。通过药味剂量的增减,以区别各自的病证对象。桂枝附子汤的主要功效是温经散寒、祛风湿。针对的是风寒湿邪侵袭肌表。主症表现是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等。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主要功效是解肌祛风,兼温阳固表。针对的是用于太阳病误用下法引起的阳气受损。主症表现是胸满、脉微、恶寒。202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