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二十(总二九零)关于“虚”(下)
2024-11-29 14:25:11
(3)第三次出现在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清心寡欲到了极点的人,就叫做“致虚极”。这里的“虚”指的是什么想法也没有什么欲望也没有。(4)第四次出现在第二十二章。原文是:“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古人曾经说过,“委屈即可求全”,怎么能把这句话认为是一句空话呢?“这里的“虚”指的是“没用”的意思。(5)第五次出现在第五十三章。原文是:“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这段话的意思是,朝廷的台阶修整的又高又大又清洁又干净,但是,农田却非常荒芜,粮仓也非常空虚。这里的“虚”指的是“没有”的意思。【3】在出现“虚”的这五个用法中,第一次和第三次讲的都是和人们的想法、欲望有关。尤其是““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更彰显了老子的一贯思想。这两处讲的“虚”不是指“什么也没有”,而是指“什么想法也不要有”,这才是老子关于“虚”的主要所指。2024.11.29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二十(总二九零)关于“虚”(下)
(3)第三次出现在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清心寡欲到了极点的人,就叫做“致虚极”。这里的“虚”指的是什么想法也没有什么欲望也没有。(4)第四次出现在第二十二章。原文是:“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古人曾经说过,“委屈即可求全”,怎么能把这句话认为是一句空话呢?“这里的“虚”指的是“没用”的意思。(5)第五次出现在第五十三章。原文是:“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这段话的意思是,朝廷的台阶修整的又高又大又清洁又干净,但是,农田却非常荒芜,粮仓也非常空虚。这里的“虚”指的是“没有”的意思。【3】在出现“虚”的这五个用法中,第一次和第三次讲的都是和人们的想法、欲望有关。尤其是““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更彰显了老子的一贯思想。这两处讲的“虚”不是指“什么也没有”,而是指“什么想法也不要有”,这才是老子关于“虚”的主要所指。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