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补十八(总二八八)关于“谷”(下)

2024-11-28 15:25:34

5在第三十九章,提到“谷”的时候是把它和天、地、神、万物、王侯放在一起讨论的。原文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天得到了道,就会表现出清明;地得到了道,就会表现出安宁;神得到了道,就会表现出灵性;河谷得到了道,就会表现出充盈;万物得到了道,就会表现出生长旺盛;王侯得到了道,就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这再一次显示出了“谷”在老子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6)在第四十一章中,老子干脆掷地有声的说出“上德若谷”。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最高的大德看起来就好像是低洼的山谷。在这里,老子把最高的“德”和低洼的“谷”相提并论,这从另一个角度又赞美了“谷”的品行和品格。7)老子在《道德经》中最后一次提及“谷”是在第六十六章。原文是这样说的:“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这句话讲的非常直白,意思是:江海之所以能让百川都向它汇聚,就是因为江海是在低下下游的位置。其实,类似的表述在第八章中也有表述,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3】总之,(1)因为“谷”的很多特点和品格接近于“道”,所以,老子像喜欢水那样也非常喜欢“谷”。谷和水在很多方面都很相像,两者的区别仅仅是:“水”主要强调的是“柔”、“弱”以及“低下”;“谷”主要讲的是“空”、“虚”以及“低下”。“谷的空”可以容纳万物并创生万物,“水的柔”则可以润泽万物并征服万物。(2)老子为了清楚的解释“道”是什么,便常常用“谷”来进行说明。在老子眼中,“谷”除了空间大、可容纳万物、能创生万物的功能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低下”。也正因为“谷”的低下,所以它才能够容纳万物。这个“低下”被后世进一步解读为“放下身段”的谦虚。我们现在通常讲的“虚怀若谷”这个成语就有谦虚的成分在里面,它就是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演绎过来的。2024.11.28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