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总二六一):关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上)
2024-11-11 15:28:54
【1】关于“老子”。现在人们对老子的了解很多是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获取的。在《史记》中,司马迁有一篇记述“老子”的文篇,但不是专门单独对“老子”的记述,而是把他和其他几位知名人物放在一起进行的叙说,这就是《老子韩非列传》。在这一篇《列传》中,司马迁介绍了四个人物,即: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从这里我们得到的关于“老子”的信息是:第一,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第二,老子是当时的楚国人。第三,老子是周朝的一位文化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档案馆的馆长,可谓博学多才。第四,老子老年以后看到周朝日渐衰落,便骑着青牛准备出走、过函谷关向西远行。但在出函谷关时被守关的一位名叫“尹喜”的官员拦下,拜托老子留下智慧的笔墨,老子遂写下了这篇五千字的《道德经》。据其他史料的记载,老子的生卒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的571年~471年。【2】关于“孔子”和“老子”的关系。在司马迁的《老子韩非列传》中,第二段就讲述了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故事。结论是,孔子对老子崇拜的五体投地,孔子对老子的评价是“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意思是,我今天所见到的老子,大概像一条龙吧,根本捉摸不透他也跟不上他的思路。据其他史料的记载,孔子的生卒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的551年~前479年。也就是说,孔子和老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孔子比老子小了20多岁。【3】关于“庄子”和“老子”的关系。在司马迁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关于庄子,对其生平没有太多的介绍,只是说庄子的名字叫“周”,是宋国“蒙”一带的人。司马迁对庄子的评价是,庄子博览群书、学说包罗万象,多以寓言的形式解读哲学的观点。庄子观点非常鲜明,他瞧不起孔子学说进而诋毁孔子传人,但却极力宣扬老子思想和道家学说。庄子之所以最尊崇老子,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老子才把握住了“道”这个本源。据其他史料记载,庄子的生卒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的369年~前286年。这就是说,
庄子比老子晚了200
年、比孔子晚了将近
200年。2024.11.11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总二六一):关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上)
【1】关于“老子”。现在人们对老子的了解很多是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获取的。在《史记》中,司马迁有一篇记述“老子”的文篇,但不是专门单独对“老子”的记述,而是把他和其他几位知名人物放在一起进行的叙说,这就是《老子韩非列传》。在这一篇《列传》中,司马迁介绍了四个人物,即: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从这里我们得到的关于“老子”的信息是:第一,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第二,老子是当时的楚国人。第三,老子是周朝的一位文化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档案馆的馆长,可谓博学多才。第四,老子老年以后看到周朝日渐衰落,便骑着青牛准备出走、过函谷关向西远行。但在出函谷关时被守关的一位名叫“尹喜”的官员拦下,拜托老子留下智慧的笔墨,老子遂写下了这篇五千字的《道德经》。据其他史料的记载,老子的生卒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的571年~471年。【2】关于“孔子”和“老子”的关系。在司马迁的《老子韩非列传》中,第二段就讲述了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故事。结论是,孔子对老子崇拜的五体投地,孔子对老子的评价是“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意思是,我今天所见到的老子,大概像一条龙吧,根本捉摸不透他也跟不上他的思路。据其他史料的记载,孔子的生卒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的551年~前479年。也就是说,孔子和老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孔子比老子小了20多岁。【3】关于“庄子”和“老子”的关系。在司马迁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关于庄子,对其生平没有太多的介绍,只是说庄子的名字叫“周”,是宋国“蒙”一带的人。司马迁对庄子的评价是,庄子博览群书、学说包罗万象,多以寓言的形式解读哲学的观点。庄子观点非常鲜明,他瞧不起孔子学说进而诋毁孔子传人,但却极力宣扬老子思想和道家学说。庄子之所以最尊崇老子,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老子才把握住了“道”这个本源。据其他史料记载,庄子的生卒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的369年~前286年。这就是说,
庄子比老子晚了200
年、比孔子晚了将近200年。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