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四四《道德经·第七十八章》(1)

2024-11-06 14:57:23

1】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比水还柔弱,但是,摧毁最坚硬的东西却又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水,水的这种特性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取代的。(2)弱的可以战胜强的,柔的可以胜过刚的,这个道理天下人没有人不知道,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做得到用弱去胜强、用柔去胜刚。(3)所以圣人说:为国家而蒙受屈辱的人,才能配得上是国家的君主,为了国家而能够承担起灾难责任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国家的君王。(4)很多正面的话听起来就好像是反着说一样。【3】对本章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先看第一句。关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关于“水”的论述在《道德经》中之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第八章中脍炙人口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二次就是本章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这两句话讲了水的四个特点,第一,水至柔;第二,水利万物;第三,水不争;第四,水从来都是往低处走处在最底层。老子通过水的这四个特点说明了水和“道”的特点是非常接近的,即“几于道”。也只是从这个角度说,既然水几乎等同于道,而“道”又是无往而不胜的,那么,水也就同样是无往而不胜了。因此,老子接着就说到:“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就是说,能够摧毁攻击最坚硬东西的谁也没有水的威力大。而且,由于水至柔的特质,又决定了水的不可替代性,即“以其无以易之”。2024.11.6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