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三四《道德经·第七十四章》(3)
2024-11-01 15:37:40
【6】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一下。老子在第五十七章中开篇就讲过:“以正治国”意思是,对待城邦小国,用正常的方式按部就班例行公事的去执行就可以了。像文章中讲的“常有司杀者杀”那样,即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有专门行使杀人的司法部门和执行死刑的刽子手,让这些专职人员去干专职的事情就行了,统治阶层不应该插手这类事情。文章在这里表达的很直接,老子并没有“天谴“的意思。也就是说,从本章找不出把“常有司杀者杀”中的“司杀者”看成是“天”的影子。有些文献将“司杀者”解释为大自然的“道”的力量,我觉得这是一种过度解读,是不符合老子原意的。【7】对本章的总结。本章讲了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如果老百姓连死都不怕的话,那用死亡去威胁恐吓老百姓就没有任何威慑力也就无济于事了。第二,如果老百姓还没有绝望到不怕死的地步,则说明对社会生活还有信心。这个时候统治阶层为了起到威慑的作用,就要用惩恶来“杀鸡儆猴”,而此时绝不能心慈手软。第三,惩处不法分子有专门的司法机构和行刑司杀专业人士。政府绝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8】《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的经典名句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2024.11.1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三四《道德经·第七十四章》(3)
【6】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一下。老子在第五十七章中开篇就讲过:“以正治国”意思是,对待城邦小国,用正常的方式按部就班例行公事的去执行就可以了。像文章中讲的“常有司杀者杀”那样,即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有专门行使杀人的司法部门和执行死刑的刽子手,让这些专职人员去干专职的事情就行了,统治阶层不应该插手这类事情。文章在这里表达的很直接,老子并没有“天谴“的意思。也就是说,从本章找不出把“常有司杀者杀”中的“司杀者”看成是“天”的影子。有些文献将“司杀者”解释为大自然的“道”的力量,我觉得这是一种过度解读,是不符合老子原意的。【7】对本章的总结。本章讲了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如果老百姓连死都不怕的话,那用死亡去威胁恐吓老百姓就没有任何威慑力也就无济于事了。第二,如果老百姓还没有绝望到不怕死的地步,则说明对社会生活还有信心。这个时候统治阶层为了起到威慑的作用,就要用惩恶来“杀鸡儆猴”,而此时绝不能心慈手软。第三,惩处不法分子有专门的司法机构和行刑司杀专业人士。政府绝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8】《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的经典名句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202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