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一二《道德经·第六十七章》(5)

2024-10-25 16:15:43

7】关于“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老子立即又反过来告诫道:如果你没有慈爱之心而只懂得拼命蛮干有勇无善、如果你失去了节约节欲精神而一味的向前向深向宽拓展、如果你不懂得退让而只知道冲锋向前,那剩下的就只有死路一条。【8】关于“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最后,老子把整个文章的核心都落在了“慈”这个字上。也就是说,(1)只要你懂得了“慈”并且做到了“慈”,那也就是懂得了“道”并且懂得遵循大道而行,因此就会做到“攻”则无往不胜所向披靡; “守”则牢不可摧坚如磐石。(2)上天真要救助一个人和保护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慈爱去影响他保护他。本质上还是要用“道“的法则去保护他呵护他。【9】总之,本章重点还是讲的“道”的问题,不过是角度更加别致罢了。第一,老子承认他讲的“道”就是大道无边,至大无外。如果能描述出来的“道”就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第二,老子讲了他的三个法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个法宝其实讲的都是“道”的本质,接近于老子一再强调的“去甚、去奢、去泰”。第三,老子阐明了顺从这三宝所能带来的好处,即:厚慈即能真勇;俭朴即能宽广;不为天下先即能为众人之长。第四,老子也同时指出了违拗这三宝将会带来的恶果,即没有慈只有勇、没有俭只有广、没有居后只有在先,则必死无疑。看来老子对违拗三宝深恶痛绝。因为这样的语言在《道德经》中非常少见,只是在第四十二章中讲到“一个人如果过分争强好胜”的时候才使用过这样的口气,即“强梁者不得其死”。第五,最后老子讲到,只有真正有了“慈爱”之心,才能永无不胜。说实话,如果真的做到了“俭而能广”的时候,普天下的人都会来归顺你,那个时候哪里还有敌人对手存在呢。这也就到了“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了。【10】《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的经典名句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2024.10.25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