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零七《道德经·第六十六章》(3)
                                                
                  
                                        
                  
                  2024-10-24 16:21:41
                
                               
             
            
            
                        
            
            
              【5】关于“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这句话也讲的非常直白,意思是:圣人尽管居于百姓之上但百姓却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带来的压力和因此而有什么负担。圣人尽管站在百姓的前面但百姓却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天下百姓大众都乐于推举拥戴这样的领导者而不会厌恶他们。类似的意思在第十九章中也有表述,即:“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还有在第三十五章中的“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以及在第十七章中所讲的“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等。【6】关于“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也讲的非常直白,意思是:正因为圣人不与其他人相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够争的赢他。类似的意思在第二十二章中也有表述,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7】总之,老子在本章仍然采用的是他习惯性的写作手法,即“先用自然现象举例说明,再引申到对圣人和百姓的论述”。本章的结论是:第一,江海之所以能够汇聚百川,根本原因就是江海的位置低下,这是由水往低处走的“德”性所决定的。第二,圣人如果想让天下人依附于他归顺于他听他指挥任他领导,那圣人也应该像水一样,放低身段“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并得到百姓大众的爱戴和拥护。老子在本章的核心思想仍然是一如既往提倡的“不争”“不抢”“委屈”“谦下”的处世哲学。【8】《道德经》第六十六章的经典名句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024.10.24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零七《道德经·第六十六章》(3)
【5】关于“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这句话也讲的非常直白,意思是:圣人尽管居于百姓之上但百姓却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带来的压力和因此而有什么负担。圣人尽管站在百姓的前面但百姓却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天下百姓大众都乐于推举拥戴这样的领导者而不会厌恶他们。类似的意思在第十九章中也有表述,即:“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还有在第三十五章中的“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以及在第十七章中所讲的“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等。【6】关于“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也讲的非常直白,意思是:正因为圣人不与其他人相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够争的赢他。类似的意思在第二十二章中也有表述,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7】总之,老子在本章仍然采用的是他习惯性的写作手法,即“先用自然现象举例说明,再引申到对圣人和百姓的论述”。本章的结论是:第一,江海之所以能够汇聚百川,根本原因就是江海的位置低下,这是由水往低处走的“德”性所决定的。第二,圣人如果想让天下人依附于他归顺于他听他指挥任他领导,那圣人也应该像水一样,放低身段“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并得到百姓大众的爱戴和拥护。老子在本章的核心思想仍然是一如既往提倡的“不争”“不抢”“委屈”“谦下”的处世哲学。【8】《道德经》第六十六章的经典名句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