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六零《道德经·第五十一章》(4)
2024-10-06 16:30:34
【8】应该说,我们先哲们的智慧是相通的。关于本章开始讲的“物形之,器成之”的用法在我国古典中医巨著《黄帝内经》中也曾使用过。(1)关于“物形之”。比如,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讲阴阳的时候写道:“阳化气,阴成形”。在《灵枢·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中讲“神”的时候写道:“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在《黄帝内经》中讲的“阴”和“地”之所以成形,是因为它们都是“物质”的,都是可见的。这种思维下的描述和本章所讲的“物形之”的说法是一致的。即“有质的物构成了万物”。不过这里的物还停留在抽象阶段而并没有具体化。像《黄帝内经》中所讲的“阴成形”“地成形”中的“形”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一样。(2)关于“器成之”。在《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中讲“气”的运动运化的时候写道:“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没有一个不存在有升降出入这一运动形式的。而升降出入的一切生化活动,都在这个“器”里面运行。如果这个“器”不存在了,那一切生化出入运动就会停止下来。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也有类似的解释,即:“朴散则为器”。这句话的意思是:当那些最原始质朴的东西被分散开来以后,便可以制作出具有各种功能的不同用途的“器具”。显然,《黄帝内经》和《道德经》是从两个角度对“器”进行的说明。但无论哪个角度,这里的“器”代表的都是比“物”更具象化、更有所指的一种“物”。【9】总之,本章主要讲了“道”和“德”在宇宙万物生成和运行中的重要性。
并第一次非常详细的说明了道、德、物、器在万物行程中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体的作用。即:道使万物得以产生、德使万物得以丰富、物使万物得以成形、器使万物成为具体。【10】《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的经典金句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2024.10.6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六零《道德经·第五十一章》(4)
【8】应该说,我们先哲们的智慧是相通的。关于本章开始讲的“物形之,器成之”的用法在我国古典中医巨著《黄帝内经》中也曾使用过。(1)关于“物形之”。比如,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讲阴阳的时候写道:“阳化气,阴成形”。在《灵枢·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中讲“神”的时候写道:“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在《黄帝内经》中讲的“阴”和“地”之所以成形,是因为它们都是“物质”的,都是可见的。这种思维下的描述和本章所讲的“物形之”的说法是一致的。即“有质的物构成了万物”。不过这里的物还停留在抽象阶段而并没有具体化。像《黄帝内经》中所讲的“阴成形”“地成形”中的“形”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一样。(2)关于“器成之”。在《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中讲“气”的运动运化的时候写道:“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没有一个不存在有升降出入这一运动形式的。而升降出入的一切生化活动,都在这个“器”里面运行。如果这个“器”不存在了,那一切生化出入运动就会停止下来。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也有类似的解释,即:“朴散则为器”。这句话的意思是:当那些最原始质朴的东西被分散开来以后,便可以制作出具有各种功能的不同用途的“器具”。显然,《黄帝内经》和《道德经》是从两个角度对“器”进行的说明。但无论哪个角度,这里的“器”代表的都是比“物”更具象化、更有所指的一种“物”。【9】总之,本章主要讲了“道”和“德”在宇宙万物生成和运行中的重要性。 并第一次非常详细的说明了道、德、物、器在万物行程中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体的作用。即:道使万物得以产生、德使万物得以丰富、物使万物得以成形、器使万物成为具体。【10】《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的经典金句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202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