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五三《道德经·第四十九章》(3)

2024-10-04 16:43:41

5】关于“圣人”的解释。在《道德经》中,老子笔下的“圣人”就是“统治者”,但这个统治者不是一般的统治者,而是对“道”已有所悟的统治者。在老子眼中,他所处的社会中只有两个阶层的人,一个是统治者,一个是被统治者;或者说,一个是圣人,一个是百姓。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一部写给统治者的书籍,所以,常常写有“作为圣人,应该怎么怎么去做”的语句,比如“是以圣人….。总的来说,老子《道德经》的大部分内容几乎都是对统治者即圣人的告诫或劝说。这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百姓和社会着想,其实在客观上却成全了圣人自己。这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里面直言不讳的讲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6】关于“德善和德信”的解释。本章提到了两个词,一个是“德善”,一个是“德信”。在《道德经》中,“德”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指的是“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像第二十一章中所讲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另一个含义指的是“获得”和“得到”。本章所讲的“德善”和“德信”就是“得到”的意思。这样,本章关于德善和德信的解释是:不管善还是不善的人,你都善待他们,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众善”;不管守信还是失信的人,你对他们都讲信用,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众信”。【7】总之,(1)本章所讲的内容仍然是老子一贯倡导的圣人“不言以教”的思想。具体来说就是圣人要多做事、少说话、以身作则。圣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中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2)此外,本章所讲述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的思想在第六十三章讲的更加直接和明确,这就是“报怨以德”,也就是我们现在常常说的“以德报怨”。这四个字的直接意思就是:用对别人的好去化解别人对自己的怨。【8】《道德经》第四十九章的经典金句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2024.10.4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