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四四《道德经·第四十六章》(3)

2024-10-01 16:55:44

7】关于“祸莫大于不知足”。在这里,老子非常严肃而直截了当的从正面指出了“不知足”所带来的恶果,而在整个《道德经》中,老子则主要是一直提醒统治者应该“知足”、并用温和的语言讲述“知足”会带来的益处。比如:第九章中明确提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第十二章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二十二章中指出:“少则得,多则惑”。第三十三章中,老子又直截了当的提出了“知足者富”的观点。8】关于“咎莫大于欲得”。这里的“咎”指的是过失、灾祸。“欲得”指的是“想要得到”。整个话的意思是:最大的过失或灾难就是不停的索取、贪得无厌。而老子一直倡导的是减少欲望、清心寡欲,并一再告诫统治者不要想得太多。比如,在第十九章中就明确指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在第三十四章讲“道”的时候又专门讲到:“常无欲,可名于小”。在第三十九章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即:“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在后面的第五十七章中更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了:“我无欲,而民自朴”的观点。【9】本章的最后一句话非常绕口但却十分中肯,这就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从心底里真的对“知足”这种感觉十分满意,这才叫真正的知足,而且这种知足才会是真实的和永久的。【10】老子在本章再一次重申了他一贯主张的两个观点:第一,无为而无不为;第二,知足常乐。老子的这两个观点散见在《道德经》的若干篇章中。比如:“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11】《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的经典金句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矣。2024.10.1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