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二十九《道德经·第十章》(3)

2024-08-18 18:01:41

【5】我的理解是,老子关于“玄德”和“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提法都十分重视。(1)“玄德”这两个字在《道德经》中一共出现了四次,分别是在本章、第五十一章,和第六十五章中的两次。第一,在第本章中的表述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二,第五十一章中的原文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在《道德经》中出现过四次。第一,第二章中的原文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本章的原文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三,第五十一章的原文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四,第七十七章的原文是:“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而不处,其不欲见贤。”【6】这都说明,老子对“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个要求是非常重视的。认为这是圣人所必须具备的“玄德”。简单来说,在老子的眼中,“玄德”的特点是:养育了人家也不要据为己有、帮助了人家也不要自恃有功、即使恩惠了人家也不要去主宰人家。而这些是作为“圣人”的必要前提。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谈不上圣人一说了。【7】《道德经·第十章》的经典名句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2024.8.18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