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224】关于《难经·刺法·六十九难》(续)
2023-12-03 10:15:31
薰医草【4224】关于《难经·刺法·六十九难》(续)
对本段文字做一个说明。【1】本难主要是对“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这一针刺治则的补充。本难指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这里的“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疾病本经中的“母穴”;另一个是疾病经的“母经”上的“母穴”。这里的“子”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疾病本经中的“子穴”;另一个是疾病经的“子经”上的“子穴”。这里面无论是“母穴”还是“子穴”,都是针对十二经的“五腧穴”来说的。【2】以“虚者补其母”为例。比如,假定心经虚,它的母经是肝经,那就针刺肝经的穴位。在这里,无论是针刺本经心经还是针刺肝经,都要针刺本五腧穴中的“母穴”。手少阴心经的五腧穴是:井穴少冲穴属木、荥穴少府穴属火、输穴神门穴属土、经穴灵道穴属金、合穴少海穴属水。在这里,心为火,所以,按照“木生火、火生土”的原理,心经的“母穴”是少冲穴、“子穴”是“神门穴”。这样,心经虚的疾病针刺的时候应该针刺心经本经的母穴“少冲穴”;同样的原理,针刺母经肝经上的母穴“曲泉穴”。【3】“实者泻其子”的针刺原理也是一样的。【4】“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这是《黄帝内经》一贯倡导的思想,无论用药还是针刺疗法,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在《灵枢·通天第七十二》中,就明确指出:“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在《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中,也很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出:“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5】本难最大的贡献是把《内经》的这个“八字原则”具体化了,给予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解释。【完】(全文大约90字左右)2023.12.3
薰医草【4224】关于《难经·刺法·六十九难》(续)
薰医草【4224】关于《难经·刺法·六十九难》(续)
对本段文字做一个说明。【1】本难主要是对“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这一针刺治则的补充。本难指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这里的“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疾病本经中的“母穴”;另一个是疾病经的“母经”上的“母穴”。这里的“子”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疾病本经中的“子穴”;另一个是疾病经的“子经”上的“子穴”。这里面无论是“母穴”还是“子穴”,都是针对十二经的“五腧穴”来说的。【2】以“虚者补其母”为例。比如,假定心经虚,它的母经是肝经,那就针刺肝经的穴位。在这里,无论是针刺本经心经还是针刺肝经,都要针刺本五腧穴中的“母穴”。手少阴心经的五腧穴是:井穴少冲穴属木、荥穴少府穴属火、输穴神门穴属土、经穴灵道穴属金、合穴少海穴属水。在这里,心为火,所以,按照“木生火、火生土”的原理,心经的“母穴”是少冲穴、“子穴”是“神门穴”。这样,心经虚的疾病针刺的时候应该针刺心经本经的母穴“少冲穴”;同样的原理,针刺母经肝经上的母穴“曲泉穴”。【3】“实者泻其子”的针刺原理也是一样的。【4】“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这是《黄帝内经》一贯倡导的思想,无论用药还是针刺疗法,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在《灵枢·通天第七十二》中,就明确指出:“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在《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中,也很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出:“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5】本难最大的贡献是把《内经》的这个“八字原则”具体化了,给予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解释。【完】(全文大约90字左右)20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