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169】关于《难经·病证·五十难》(续)
2023-11-12 10:23:16
薰医草【4169】关于《难经·病证·五十难》(续)
对本段文字做一个说明。【1】本难主要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对导致某一脏患病的“五种邪气”进行了理论描述。【2】本难像《四十九难》一样,还是以心脏为例做了说明。从肝心脾肺肾对应的木火土金水的性质上说:木生火、火生土、火克金、水克火。简单来说就是:肝传给心的疾病叫“虚邪”;脾传给心的疾病叫“实邪”;肺传给心的疾病叫“微邪”;肾传给心的疾病叫“贼邪”;心本身被邪气所伤引起的疾病叫“正邪”。【3】本难在解释五脏相生相克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的是“从后来者”、“从前来者”、“从所不胜来者”、“从所胜来者”这样的称谓。在《难经》后面的几篇文章文章中,则把这类关系称之为“母”与“子”的关系。像《五十三难》中的原文是:“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子母相传,竟而复始,如环无端,故曰生也。”。而在《黄帝内经》中,则把这些称之为“所生”、“所不胜”的关系。像《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中的原文是:“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这一段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黄帝说,五脏疾病的传变关系是这样的:(1)五脏的疾病是从自己所生的脏器传过来,随后,传到它所克的脏器。之后,疾病停留在生我的脏器,最后,传到克我的脏器后死亡。(2)在濒临死亡的最后阶段,病邪一定是要先传给克自己的那一脏,之后才会死亡。这是五脏之间病邪之气逆行传递的缘故,所以,才会导致死亡。【完】(全文大约130字左右)2023.11.12
薰医草【4169】关于《难经·病证·五十难》(续)
薰医草【4169】关于《难经·病证·五十难》(续)
对本段文字做一个说明。【1】本难主要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对导致某一脏患病的“五种邪气”进行了理论描述。【2】本难像《四十九难》一样,还是以心脏为例做了说明。从肝心脾肺肾对应的木火土金水的性质上说:木生火、火生土、火克金、水克火。简单来说就是:肝传给心的疾病叫“虚邪”;脾传给心的疾病叫“实邪”;肺传给心的疾病叫“微邪”;肾传给心的疾病叫“贼邪”;心本身被邪气所伤引起的疾病叫“正邪”。【3】本难在解释五脏相生相克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的是“从后来者”、“从前来者”、“从所不胜来者”、“从所胜来者”这样的称谓。在《难经》后面的几篇文章文章中,则把这类关系称之为“母”与“子”的关系。像《五十三难》中的原文是:“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子母相传,竟而复始,如环无端,故曰生也。”。而在《黄帝内经》中,则把这些称之为“所生”、“所不胜”的关系。像《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中的原文是:“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这一段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黄帝说,五脏疾病的传变关系是这样的:(1)五脏的疾病是从自己所生的脏器传过来,随后,传到它所克的脏器。之后,疾病停留在生我的脏器,最后,传到克我的脏器后死亡。(2)在濒临死亡的最后阶段,病邪一定是要先传给克自己的那一脏,之后才会死亡。这是五脏之间病邪之气逆行传递的缘故,所以,才会导致死亡。【完】(全文大约130字左右)20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