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022】关于《难经·论脉·二难》(下)

2023-09-27 14:53:58

薰医草【4022】关于《难经·论脉·二难》(下)

 对这一段文字做一个简单的说明。【1】关于“寸、关、尺”。这是中医基础理论里面“脉法”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在《黄帝内经》中,并没有很系统的提出来,只是散见于一些篇章中。把“寸、关、尺”系统讲述的除了《难经·二难》外,还有就是古中医典籍《脉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也很透彻。晚于西汉的西晋时期医家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对“寸关尺”这个概念提出了明确的界定,即:“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2】在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三部九。这个概念指的是古老中医进行诊脉时的一种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指的是头部、中部指的是胳臂手、下部指的是腿脚。这就是“三部”。然后,在每一部又出三个重要的部位或经脉穴位。按照其重要性,把这三个重要的部位或穴位又分别命名为“天、地、人”三候。这样,每一部有三候,三个部一共就有九个候总的称谓是“三部九”。3】后世很多学习中医的人常常把“寸关尺”三部和“三部九候”的三部混在一起,这是不对的。【4】应该说,《难经》是中医史上第一篇把“寸、关、尺”的定位和属性讲的最准确也最清楚的文章。它简练而明确的指出了关部到尺泽的胳臂内侧“属阴”、关部到鱼际处“属阳”。这一点是最为可贵的。2023.9.27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