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999】关于《大惑论第八十》(三)
2023-07-26 09:57:59
薰医草【3999】关于《大惑论第八十》(三)
【10】总之,本篇虽然用了“大惑”一词讲迷糊和迷惑的,但其实讲了很多问题:(1)人登高后为什么犯晕。(2)眼睛是怎么样形成的。(3)眼睛和脑是一种什么关系。(4)心里想的和心神的旨意为什么往往不在一个频道上。(5)人为什么健忘。(6)人为什么吃得多、消化得快、但还没有食欲。(7)人为什么失眠。(8)人为什么有时候视力模糊、看不见东西。(9)人为什么嗜睡。(10)人为什么偶尔嗜睡。【11】本篇讲了一个关于“眼睛”的非常重要的论述,这就是中医关于眼睛的“五轮学说”的最早论述。应该说,后世医家关于眼科“五轮学说”的理论主要源自于《内经》的这篇《大惑论》。【12】本篇对“迷”和“惑”做了一个最简单的区分:“间者为迷,甚者为惑”,意思是,症状轻的迷糊就叫“迷”、症状真的晕惑就叫“惑”。【13】本篇最重要的贡献是,很正式的论述了“眼”和“脑”的关系。明确指出:整个“目系”最终“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这样,如果外感邪气从脖颈处侵入进来的时候,就会“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这就是说,外感邪气从脖颈处侵袭进来以后,随着眼睛这个系统进入到大脑,大脑就会受到影响而再反馈到目系,最终引起头晕眼花的症状。这就是关于人体中“眼和脑”的最早论述,而不是古中医对大脑没有过论述。【14】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文大约有1000字左右。【完】2023.7.14
薰医草【3999】关于《大惑论第八十》(三)
薰医草【3999】关于《大惑论第八十》(三)
【10】总之,本篇虽然用了“大惑”一词讲迷糊和迷惑的,但其实讲了很多问题:(1)人登高后为什么犯晕。(2)眼睛是怎么样形成的。(3)眼睛和脑是一种什么关系。(4)心里想的和心神的旨意为什么往往不在一个频道上。(5)人为什么健忘。(6)人为什么吃得多、消化得快、但还没有食欲。(7)人为什么失眠。(8)人为什么有时候视力模糊、看不见东西。(9)人为什么嗜睡。(10)人为什么偶尔嗜睡。【11】本篇讲了一个关于“眼睛”的非常重要的论述,这就是中医关于眼睛的“五轮学说”的最早论述。应该说,后世医家关于眼科“五轮学说”的理论主要源自于《内经》的这篇《大惑论》。【12】本篇对“迷”和“惑”做了一个最简单的区分:“间者为迷,甚者为惑”,意思是,症状轻的迷糊就叫“迷”、症状真的晕惑就叫“惑”。【13】本篇最重要的贡献是,很正式的论述了“眼”和“脑”的关系。明确指出:整个“目系”最终“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这样,如果外感邪气从脖颈处侵入进来的时候,就会“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这就是说,外感邪气从脖颈处侵袭进来以后,随着眼睛这个系统进入到大脑,大脑就会受到影响而再反馈到目系,最终引起头晕眼花的症状。这就是关于人体中“眼和脑”的最早论述,而不是古中医对大脑没有过论述。【14】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文大约有1000字左右。【完】202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