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969】关于《行针第六十七》

2023-07-10 09:41:23

薰医草【3969】关于《行针第六十七》

1】先说一下标题。“行针”,行针亦名运针,是针灸学中的专用术语。指将银针刺入腧穴以后,为了得气而调节针感以及为了补泻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2】本文第一次系统的讲述了六种人对于针刺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反应、并同时解释了其原因。这六种人是:(1)阳气足的人。这类人看见针就会反应过度,针还没有刺入的时候,体内的气就已经有了变化。(2)阴阳平和的人。这类人只要针一刺入,马上就会有一种“得气“的感觉。(3)阴多阳少的人,这类人在出针以后,还没反应过来,还觉得有气在体内。(4)阴更多的人。这类人只有经过很多次的针刺以后,才会有感觉。(5)还有的人,被针刺以后,会出现气逆、晕针的情况。(6)也有的人,针刺几次以后病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3】本篇的经典金句是:“此皆粗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针刺以后病人出现气逆、晕针的情况;或者针刺很多次以后病人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有所加重,这种情况完全是医者水平不到位、或者医者的失职所致;这和病人的身体素质没有任何关系。这句话真是难能可贵。【4】特别说明一下。在《灵枢·血络论第三十九》中,也提到了被针刺者常见的八种表现,晕针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不过,《血络论》中讲的针刺和本篇讲的针刺不是一回事。本篇讲的是单纯的“针刺”和“行针”,而《血络论》讲的则是针刺络脉中的瘀血进行的“放血疗法”。这两篇文章说的不是一回事。【5】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文大约有470字左右。【完】2023.7.7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