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879】关于《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四)
2023-06-24 09:27:10
薰医草【3879】关于《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四)
【10】本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即虚热和虚寒。(1)当服用了很多寒药但热症就是不退,这个时候就应该采用滋阴补阴的方法了,这是因为阴虚导致的发热,属于“虚热”。(2)当服用了很多热药但寒症就是不退的,这个时候就应该采用补阳的方法了,这是因为阳虚导致的怕寒,属于“虚寒”。【11】本篇第一次对“反治法”这一个非常重要而难缠的四组概念做了详细的说明。(1)这四组概念是: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2)这几个概念的意思是:治疗热病时使用热药叫“热因热用”。治疗寒病时使用寒药叫“寒因寒用”。治疗淤堵之病时使用补益药物叫“塞因塞用”。治疗通利疾病时使用通泄药物叫“通因通用”。(3)这种反治方法的逻辑原理便是“以毒攻毒”。
【12】本篇是《内经》中第一次对中草药的阴阳属性做了明确厘定的文章。这就是著名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13】本文是《黄帝内经》中第一篇对“君臣使药”的概念做出规定的文章:在一副药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君药”、辅助君药的药物叫“臣药”、配合臣药并起辅佐、向导作用的药物叫“佐使药”。本篇便是规定中药药方“君臣佐使”四大要素的来源。【14】本篇第一次在《内经》中对方剂的大、中、小做了详尽的划分:(1)一味君药和两味臣药,是小剂型组方。(2)一味君药、三味臣药和五味佐药,是中剂型组方。(3)一味君药、三味臣药和九味佐药,是大剂型组方。2023.6.17
薰医草【3879】关于《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四)
薰医草【3879】关于《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四)
【10】本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即虚热和虚寒。(1)当服用了很多寒药但热症就是不退,这个时候就应该采用滋阴补阴的方法了,这是因为阴虚导致的发热,属于“虚热”。(2)当服用了很多热药但寒症就是不退的,这个时候就应该采用补阳的方法了,这是因为阳虚导致的怕寒,属于“虚寒”。【11】本篇第一次对“反治法”这一个非常重要而难缠的四组概念做了详细的说明。(1)这四组概念是: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2)这几个概念的意思是:治疗热病时使用热药叫“热因热用”。治疗寒病时使用寒药叫“寒因寒用”。治疗淤堵之病时使用补益药物叫“塞因塞用”。治疗通利疾病时使用通泄药物叫“通因通用”。(3)这种反治方法的逻辑原理便是“以毒攻毒”。 【12】本篇是《内经》中第一次对中草药的阴阳属性做了明确厘定的文章。这就是著名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13】本文是《黄帝内经》中第一篇对“君臣使药”的概念做出规定的文章:在一副药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君药”、辅助君药的药物叫“臣药”、配合臣药并起辅佐、向导作用的药物叫“佐使药”。本篇便是规定中药药方“君臣佐使”四大要素的来源。【14】本篇第一次在《内经》中对方剂的大、中、小做了详尽的划分:(1)一味君药和两味臣药,是小剂型组方。(2)一味君药、三味臣药和五味佐药,是中剂型组方。(3)一味君药、三味臣药和九味佐药,是大剂型组方。20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