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827】关于《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2023-06-14 09:27:32

薰医草【3827】关于《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1】先看本篇的题目。(1“厥”,主要有“逆”的意思,尤其在古中医里面、尤其当它和“气”连起来使用的时候,“厥”直截了当的就当“气逆”来解释了。所以,本篇讨论的是关于人体内“气的逆行”的问题。(2)因为五脏、六腑、以及胆和脑之间寒邪和热邪转移后会发生病变,而这些病变终归是由于脏腑的气乱、气逆所引起,本篇研究的正是这些问题,因此题目也就顺理成章的选用了“气厥论”这三个字。本篇的最后一句是:“故得之气厥也”,本篇篇名也由此而得。【2】本篇很清晰的讲了四种病邪的传递路径:(1)一种是寒邪由肾传脾、再传肝、再传心、再传肺。(2)另一种是热邪从脾传肝、再传心、再传肺、再传肾。(3)第三种是热邪从女子胞宫和男子精室传到膀胱、再传到小肠、再传到大肠。(4)第四种是热邪从胃腑传到胆、再上传到脑。【3】这些病邪的传递会引发出:(1)饮水一份尿出去两份的“肺消证”;(2)肚子里有水摇晃的“涌水证”;(3)吃得多但仍很消瘦的“食亦证”;(4)鼻流浓涕、长流不止的“鼻渊病”等。【4】总之,本篇主要讲了三个内容:(1)五脏寒邪转移后的病变;(2)五脏热邪转移后的病变;(3)六腑中除了“三焦”以外的五腑热邪转移后的病变。同时,这里又专门讲了“胆腑的热邪转移到大脑以后会出现的病变”。【5】本篇的主要结论是:脏腑之气的运行逆乱是导致很多疾病的主要原因。【6】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只有290字左右,是整个《黄帝内经》中文字最少的文章之一。【完】2023.6.6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