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816】关于《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上)
2023-06-12 20:19:51
薰医草【3816】关于《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上)
【1】先说一下题目。(1)在中医理论中,叫做“太阴”的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手太阴肺经、一个是足太阴脾经。与太阴相对应的“阳明”也有两个:一个是手阳明大肠经、一个是足阳明胃经。本篇所谈及的“太阴阳明论”,主要指的是“足太阴脾”和与之相表里的“足阳明胃”。所以,本篇主要讲的是“关于脾胃问题的讨论”。【2】本篇第一次非常清楚地解释了脾胃本为表里同属一族,但两者的病因病机病理病症却很不一样,其根本原因是脾属阴、胃属阳。属阴的脾常患“虚证”、属阳的胃常患“实证”。这就是中医中“阳道实、阴道虚”的著名论断的出处。【3】本篇第一次非常明确的界定了“咽和喉”的异同。(1)咽的作用是吞咽有形的食物,叫“咽主地气”。(2)喉的作用是吐纳无形的呼吸之气,叫“喉主天气”。(3)由此可见,现在我们常常说的“咽喉发炎”是不准确也是被不科学的。【4】关于脾胃的病因,本篇明确指出:(1)风邪来了首先伤的是胃。(2)湿邪来了首先伤的是脾。(3)这便是中医的另一个著名理论,即: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5】本篇第一次对中医的著名论断“脾主肌肉”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解释。【6】本篇非常精准的描述了脾胃对人体的生机作用:(1)脾把胃中的津液精气运送到手足三条阴经中;(2)胃则把脾的津液精气运送到手足三条阳经中。(3)人体的营养生长,必须依靠脾胃的水谷精微之气来完成。2023.6.4
薰医草【3816】关于《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上)
薰医草【3816】关于《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上)
【1】先说一下题目。(1)在中医理论中,叫做“太阴”的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手太阴肺经、一个是足太阴脾经。与太阴相对应的“阳明”也有两个:一个是手阳明大肠经、一个是足阳明胃经。本篇所谈及的“太阴阳明论”,主要指的是“足太阴脾”和与之相表里的“足阳明胃”。所以,本篇主要讲的是“关于脾胃问题的讨论”。【2】本篇第一次非常清楚地解释了脾胃本为表里同属一族,但两者的病因病机病理病症却很不一样,其根本原因是脾属阴、胃属阳。属阴的脾常患“虚证”、属阳的胃常患“实证”。这就是中医中“阳道实、阴道虚”的著名论断的出处。【3】本篇第一次非常明确的界定了“咽和喉”的异同。(1)咽的作用是吞咽有形的食物,叫“咽主地气”。(2)喉的作用是吐纳无形的呼吸之气,叫“喉主天气”。(3)由此可见,现在我们常常说的“咽喉发炎”是不准确也是被不科学的。【4】关于脾胃的病因,本篇明确指出:(1)风邪来了首先伤的是胃。(2)湿邪来了首先伤的是脾。(3)这便是中医的另一个著名理论,即: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5】本篇第一次对中医的著名论断“脾主肌肉”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解释。【6】本篇非常精准的描述了脾胃对人体的生机作用:(1)脾把胃中的津液精气运送到手足三条阴经中;(2)胃则把脾的津液精气运送到手足三条阳经中。(3)人体的营养生长,必须依靠脾胃的水谷精微之气来完成。20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