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809】关于《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中)

2023-06-10 10:17:46

薰医草【3809】关于《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中)

5本篇很准确的描述了五脏六腑病变时的症状:1)心有病常表现为“噫”,即嗳气,俗称为“打嗝”。(2)肺有病常表现为“咳”,即咳嗽不止。(3)肝有病常表现为“语”,即话多。(4)脾有病常表现为“吞”,即涌酸吞酸。(5)肾有病常表现为“欠”,即哈欠、或者打喷嚏。(6)胃有病常表现为气逆、干哕、并有恐惧感。(7)大肠和小肠有病常表现为泄泻。(8)下焦有病常表现为水肿、浮肿。(9)膀胱有病常表现为小便困难或者憋不住尿的。(10)胆有病的时候常表现为好发怒。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五病”。【6本篇还详细说明了五脏“聚气”以后的病变情况:1)气聚在心,常表现为欣喜若狂。(2)气聚在肺,常表现为悲哀难过。(3)气聚在肝,常表现为忧虑焦燥。(4)气聚在脾,常表现为畏惧胆怯。(5)气聚在肾,常表现为惊恐慌张。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五并”。【7】本篇还解释了五脏最怕的“气”是:(1)心最怕热。(2)肺最怕寒。(3)肝最怕风。(4)脾最怕湿。(5)肾最怕燥。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五恶”。【8本篇也说明了五脏化生为“液”的五种液态是:(1)心化生出来的是汗水。(2)肺化生出来的是涕液。(3)肝化生出来的是泪水。(4)脾化生出来的是涎水。(5)肾化生出来的是唾液。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五液”。【9本篇在《黄帝内经》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五脏和五志的关系:(1)心藏的是神。(2)肺藏的是魄。(3)肝藏的是魂。(4)脾藏的是意。(5)肾藏的是志。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脏所藏”的五种精神活动。2023.6.2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